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了解诸子百家中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1)道家:老子(春秋)、庄子(战国)(2)儒:孔子(春秋)、孟子(战国)、荀子(战国)(3)墨:墨子(战国)、(4)法:韩非子(战国、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不是法家思想的创始人)2、理解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1)孔子的思想主张:A、提出“仁”(思想的核心)和礼(西周的礼乐制度,体现了孔子思想的落后性)的学说,主张德治(包含了民本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这是进步思想)B、教育思想比较进步,主张“有教无类”,大力兴办私学C、言论被编成《论语》:D、《诗》《书》《礼》《乐》《易》和孔子写的《春秋》称做六经。(2)孟子的思想主张:A、政治:“仁政”。B、民本:“民贵君轻”C、人性:“性善论”(3)荀子的思想主张:A、强调“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思想,是古代唯物主义思想家。、B、政治:“仁义”“王道”、C、民本:“君舟民水”D、人性:“性恶论”二、汉代儒学1、了解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太学(1)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2)汉武帝在中央创办太学,第一次出现国家培养政治人才的官立学校,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3)影响:①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②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③在儒学地位上升的同时,加强对思想、文化、教育的重视,对于民族历史文化进步有积极意义。三、宋明理学1、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与基本主张:1、北宋:(1)代表人物:程颐、程颢理学的开创者(2)基本观点:A、万物皆只是一个本原,理是万物的本原(核心)B、把天理与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C、发挥了孔子“仁”的学说2、南宋:(1)代表人物:朱熹(理学集大成者)(2)基本观点:A、“理气论”(客观唯心论):理先气后,理和气不可分离。B、天理在人间的最高境界就是三纲五常,要格物致知C、“修养论”:存天理,灭人欲,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D、儒家拥有干预政治的天然权力,而干预政治的关键在于“正君心”3、明朝:(1)代表人物:陆九渊(心学的开创者)、王阳明(王守仁,心学的集大成者)(2)基本主张: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即理也”的主观唯心论宇宙观,认为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原;B、提出“致良知”学说,进一步发挥了儒家“仁”的思想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