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一个“洗涤器”,整个装置的运行还需要消耗大量的石灰和电能。
在除硝方面,空气分段燃烧技术在国内已成功运用。它就是在燃烧初期阶段通过缺氧燃烧,煤炭中的氮元素会转化为无害的氮气,而不会变成氮氧化物。然后才在炉膛内补入氧气,使煤炭得到充分燃烧,藉此可以降低尾气中30至40的氮氧化物含量。目前这种方法已在苏州望亭电厂和镇江谏壁电厂成功应用,降低了40的氮氧化物排放。上海外高桥电厂一台30万千瓦燃煤发电机组还将在空气分段的基础上实现智能化控制。与空气分段燃烧技术有着除硝作用的是燃料再燃技术。在炉膛上部注入天然气、石油气、超细煤粉甚至生物质,也可将氮氧化物分解成无害的氮气,这种方法正处于实验阶段,可以减少尾气中近70的氮氧化物含量。脱硝的最后一道“防线”是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技术。利用具有还原性的氨气与具有氧化性的氮氧化物发生反应,最后得到无害的氮气。这种技术可以降低90以上的氮氧化物含量,但非常昂贵,运用这种技术脱硝需要专门建造设备,尤其是采用昂贵的催化剂,投资成本大。而且催化装置一般三年内就要更换一次,维护费用也相当高。
静电除尘是目前利用最为广泛的除尘方式,这种方式可以除去烟气中95的粉尘颗粒,但它对直径小于25微M的颗粒就无法除去。湿法烟气脱硫可以去除这些细小烟尘,对于静电除尘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燃煤电站一般由备煤、蒸汽锅炉、发电机组、脱硫及烟气净化装置组成。煤质改善对电站生产能力、开工率与效率均有提高,降低发电成本,减少SO2和有毒痕量元素排放量。这方面的实例国内外都有。
燃煤技术方面超临界火电机组是常规蒸汽动力火电机组的自然发展和延伸。提高蒸汽初参数一直是提高这类火电厂效率的主要措施。当蒸汽压力提到高于221MPa时就称为超临界机组,如果蒸汽初压力超过27MPa,则称为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目前一些发达国家中,超临界和超超临界机组巳是火电结构中的主导机组或是占据一个举足轻重的比例。超临界燃煤技术可以显著提高煤炭的使用效率,减少使用量,由此产生的污染物也相对减少,从而达到了煤的高效洁净利用。亚临界锅炉内产生的水蒸汽温度是摄氏540度左右,而目前超超临界燃煤技术产生的水蒸汽温度可以达到摄氏600度,在这种温度和压力下的水蒸汽通过蒸汽轮机,可以显著提高转换效率。以超临界化为特点的对火电结构的更新换代早在20世纪的中叶就已开始。超临界化可以说是火电发展的一种模式,是被多国实践证明的成功模式。亚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