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用的教学方式,使师生之间可以自由交流,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单向传输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个性的发展,为不断创新奠定基础。如何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呢?首先,应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自信心。如果自信心强,就会自觉排除各种干扰,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
f动中。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中的“鸡兔同笼”一课时,在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后,我并没有马上去讲,而是运用激励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这道题怎么做呢?老师先不讲,我相信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探索、研究,一定能掌握新知识。”这样,通过教师的激励,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于是在一片讨论声后,学生求出了这道题的答案,掌握了新知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还应做到教师在课堂上,对有独到见解的学生要及时表扬、勉励;对回答问题有错误的学生不指责,更不能挖苦,只能给予鼓励。
其次,在教学内容上,提供有利于各层次学生参与学习的信息,要做到这点,教师必须要深入解班上各层次学生参与学习的实际情况,充分把握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出题难易要适度,提问要求要适当。如:学生学习了“按比例分配”的知识,完成了一定数量的基本习题后,教师出示练习一:已知一个长方形周长是36厘米,长与宽的比是54,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学生往往将周长和按54分配所得的数值,误认为是长方形长与宽的值。此时老师应启发学生思考:按54分配长与宽与长方形的周长有什么关系?这样激活学生的思维点,使学生懂得按一定的比例分配是以它特定的、相对应的数量为前提的,从而加深学生对比例分配知识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出示习题二:一个长方体长、宽、高的比是542,他们的棱长之和是88厘米,请你计算出这个长方体的体积。由于学生的思维点已被激活,他们将会进行较为缜密的思考、推理,最终寻得正确的解题方案。同时,还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和类
f型的辩析,适应于各层次学生学习。倘若题目过难容易把一些学生变成“观众”,丧失学习信心;如果题目过于容易,又激发不起学生学习兴趣。
第三,在授课形式上,要重视小组教学和个别辅导。新知首先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有意识地到自学能力差的学生中去辅导,然后小组讨论;最后,集体释疑。把集体教学、小组教学和个别辅导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四,在学法指导上,要尽量做到四个“解放”。即解放孩子的头,使他们会想敢想;解放孩子的眼睛,使他们会观察;解放孩子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