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需要经过多项调整,以克服GAAP带来的扭曲。EVA的思想渊源就是经济利润,最早可追溯到亚当斯密、Hamilto
、Marshall等经济学家。20世纪20年代,AlfredSloa
在通用汽车公司实施了类似EVA的管理体系,20世纪50年代通用电器公司和杜邦公司也引入了类似的管理思想或管理方式。20世纪60年代,Merto
Miller和Fra
coModiglia
i发展了公司价值理论,为EVA奠定了理论基础。1965年,沃顿商学院的DavidSolomo
s将剩余收益引入业绩衡量,推动了EVA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由Ster
和Stewart发展成为一整套管理体系,建立了一个咨询公司Ster
StewartCo并注册了商标。他们称EVA是以价值为基础,优于每股收益、投资回报率等会计指标,能够用于评价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业绩、投资和并购、内部激励机制设计和内部业绩评价的单一指标。EVA也被称为“当今最热门的财务理念”,是“创造财富的钥匙”,世界上许多大公司如可口可乐公司、索尼公司、西门子公司等都实行了EVA管理及相应的激励机制。EVA的本质在于充分考虑了权益资本的机会成本,是对经营业绩真实的一种逼近。从股东的角度看,公司只有在其资本收益超过为获取该收益所投入的资本的全部成本时才能为股东带来价值,
1
f这就是EVA的核心思想。EVA越高,公司的价值增值越大,股东的投资回报也就越高。EVANOPATWACCTC。NOPAT(
etoperati
gprofitaftertax)是税后净经营利润,WACC(weightedaveragecostofcapital)是加权平均资本成本,TC是全部投入资本(包括债务资本和股权资本)。要全面、准确、客观地衡量企业经营业绩是很困难的,一项指标要做到行之有效,至少要满足四个方面的特征,一是科学性,二是有效性,三是综合性,四是可操作性。EVA就是这样的一种指标,本质上它是一种剩余收益型的业绩评价指标。在EVA的概念推出之后,学者们对其进行了规范分析,并做了大量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目标一致性(goalco
grue
ce);二是作为业绩评价的有效性;三是会计调整项目和资本成本的计算;四是内部激励制度设计。Rogerso
1997)(、1Reichelstei
(1997)等人对目标一致性进行了理论分析,证明了只有在剩余收益型指标下,采用Rogerso
(1997)提出的相对边际收益分摊规则(relativemargi
albe
efitallocatio
)2,任何补偿体系都可以取得目标一致性。Milu
ovich(1996)Leh
、(1997)Che
、(1997)Raja
、(1999)Worthi
gto
、(2004)以及国内的王喜刚(2003)、瞿绍发(2003)、赵云阳(2004)、王国顺(2004)等人对EVA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EVA与公司价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