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沫剂,且其毒性比苯乙酸小,但价格较贵。前体要在发酵开始20h后加入,并在整个发酵过程中控制在50gml左右。前体用量大于01时,青霉素的生物合成均下降。所以一般发酵液中前体浓度以始终维持在01为宜。4)pH值、溶氧
青霉素在合理的pH和溶氧下,生产和发酵才会达到最高效率!在罐的夹层或蛇管中需通冷却水以维持一定罐温。在整个发酵过程中,需不断通无菌空气和搅拌,以维持一定罐压或溶氧。5)菌丝浓度等在葡萄糖限制生长的条件下,青霉素比生产速率与产生菌菌丝的比生长速率之间呈一定关系。而其它的如:菌丝形态等亦会有所影响……6)泡沫的控制在发酵过程中产生大量泡沫可以用天然油脂如豆油、玉米油等或用化学合成消泡剂“泡敌”来消泡应当控制其用量并要少量多次加入尤其在发酵前期不宜多用否则会影响菌体的呼吸代谢。加消沫剂以控制泡沫,必要时还加入酸、碱以调节发酵液的pH。7)发酵时间必须控制合理,才能有最大利益!4染菌处理染菌是发酵工业长期以来不能彻底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解决染菌问题就成了发酵工业的工作重点之一。要解决染菌问题首要问题就是要能检测出是否染菌。染菌后一般是丝
f状菌丝对过滤有影响,以及发酵杂菌产物对提取有影响。因此应对污染过的发酵液作加热预处理,加助滤剂等有利于过滤,对发酵产物中的杂质如蛋白质等,可加入絮凝剂等,使蛋白质凝聚染菌通常通过三个途径发现:无菌试验,发酵液直接镜检,发酵液的生化分析。其中无菌试验是判断染菌的主要依据。无菌试验的方法有:双碟培养、斜面培养、肉汤培养、镜检。1双碟培养的操作要点是:种子罐在培养过程中每8小时取样一次,取样时在装有9毫升肉汤的试管内加入2~5毫升试样,然后在无菌室内通过无菌操作在事先铺好琼脂培养基的双碟内画线。剩下的肉汤培养物,在37℃培养6小时后复画一次,及另画一双碟作比较,发酵罐在发酵过程中每隔8小时取样一次,用空白试管取样5~15毫升左右,于37℃培养6小时后画碟时,双碟放置37℃培养.24小时内的双碟,每隔2~3小时在灯光下检查一次,观察有无杂菌生长。24~48小时的双碟每天检查一次,以防生长缓慢的杂菌漏检。一般杂菌在37℃,24小时以内能长出来.此法的优点是比较准确,但反应较慢(因杂菌在双碟上繁殖成菌落要有一定的时间),并且操作也较麻烦。2斜面或肉汤培养法,就是直接用酚红肉汤取样培养,或直接用斜面取样培养,但也有先用空白无菌试管取样,再接种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