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动力。
2、特色小镇(产业型)
21、建设目标
f力争3年在全省范围内形成1个以上规模超千亿元、2个规模超百亿元的互联网产业集聚小镇,培育510家产值超10亿的龙头企业、100家互联网骨干企业和500家创新型互联网中小企业。
22、建设任务
1.打造互联网产业集聚区。发挥现有互联网产业优势,推动互联网企业相对集中进入集聚小镇。重点布局发展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互联网主导产业,形成专业化分工、上下游协作的产业链,完整配套互联网产业体系,加快形成产业集聚发展。
2.加快互联网企业引进培育。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导互联网龙头骨干企业落户,将有实力的中小企业培育壮大为骨干企业,形成龙头企业为引领、骨干企业为支撑、中小微企业蓬勃发展的格局。
3.建设互联网创业创新平台。创建一批创业咖啡、创业学院、创新工场、虚拟众创等众创空间和载体,建立创业导师队伍,开展互联网创业创新培训,推动创新成果向创业转换,孵化一批互联网创新型应用中小企业。推动互联网龙头骨干企业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和检测机构等重大基础性公共创新平台,鼓励开放技术和资源,带动特色创客和小微企业创业创新。
4.发展特色新业态。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互联网核心技术,培育发展互联网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促进特色新服务、新应用的研究开发和示范推广,推动“互联网+”新业态形成。
5.完善产业发展配套服务。制定互联网小镇发展规划,完善出台扶植小镇创建的财政、国土、税收、人才、商事、审批等配套政策,建设创投基金、融资服务、企业孵化、人才培训、技术咨询等平台,简化企业投资程序,构建创新创业的营商环境。完善教育、医疗、文化、体育、交通、基础网络等生活配套服务的社区功能。
3、特色小镇(应用型)
31、建设目标
力争3年在全省范围内孵化培育500家互联网创新型应用中小企业,推动3000家传统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实现跨界融合,特色产业镇传统产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社会民生领域互联网应用水平显著提升。
32、建设任务
1.推动互联网与特色产业融合。通过互联网与工业、农业、商业、物流、金融、旅游等特色产业镇跨界融合,加快组织产业链上下游开展云设计、云制造,发展
f网络协同制造、个性化定制、O2O营销、在线服务等互联网新模式,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2.带动互联网技术应用发展。依托特色产业镇的优势,推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创新,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