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4年东渡日本为界,分为前后两期来论述,显得更明确,更清晰。20世纪80至90年代是秋瑾及其创作研究的高峰期。论著数量增多,论述范围扩大,论述问题也越发深刻,这一段时间是研究秋瑾的热潮时期。王祖献的《试论秋瑾前期的诗歌及其思想》,尽管在时期的划分上与萧善因的看法相同,但是他的论述却更全面、细致。在探讨秋瑾诗词艺术方面的论著中,郭延礼的《论秋瑾诗词的艺术风格》是很有深度的文章。他认为秋瑾诗词的艺术风格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秋诗艺术风格的主导面是积极浪漫主义”。第二,与浪漫风格相适应,在表现上,具有三个特点:“运用丰富的想象,通过夸张的手法描写形象”,“自抒胸臆,不
f假雕琢”;“比喻的人格化”,第三,“质朴自然、清新流畅”的语言风格。龚喜平的《秋瑾的“歌体诗”创作与中国近代诗体变革》中写到:“歌体诗”是中国诗歌近代化历程中的重要阶段。作为“歌体诗”的重要代表作家,秋瑾的“歌体诗”实践有力推进了近代诗歌的体式变革。其“歌体诗”一体由变通的歌行和新创的歌词构成两翼,共同代表着她从语言、韵律、节奏、句式、章法等基点出发,打破旧诗形式,获得诗体解放的可贵努力和可喜成绩”。在这篇文章中总结出秋瑾务实、尚俗、切用、崇外、求变、创新。代表着秋瑾文学革新理论的基本方面,并贯穿于她的创作实践当中,引导其文学创作结出革新硕果。三、秋瑾散文及弹词研究秋瑾的散文至20世纪90年代才进入研究者的视野。郭延礼在其《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中,认为秋瑾的散文从内容上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揭露清王朝的罪恶,号召人民揭竿而起的;另一类是宣传妇女解放的。郭延礼认为,秋瑾的政治性杂文有三大特点:一是层次分明,说理透辟;二是富有热情;三是形式通俗化。”20世纪90年代后期,谢飘云在《中国近代散文史》中,认为秋瑾的散文是“杂文体散文”,在内容上有三个比较突出的主题:一是“关心祖国危亡,揭露批判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二是“号争”;三是“表现唤醒民众,激励后人”。此外,2002年,龚喜平的《秋瑾文体革新理论与实践考论》中,认为“关于秋瑾与近代文学革新之关系,是一个尚未引起重视和得到发掘的重要问题。务实、尚俗、切用、祟外、求变、创新。共同体现出秋瑾文学革新的理论取向和写作态势。
f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