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考研怎么选导师
随着各个学校专业课成绩的公布以及公共课成绩的尘埃落定,2015考研学子们也已经迈进了考研路上最后一个重要环节:复试!近几年,各个学校把复试在考研中的比重都相应的做了调整从从前的百分之二十调到了百分之五十左右,这充分说明学校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放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复试的重要性也应该引起学子们的重视!导师的选择对于报考某些院校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在复试中有时起着决定作用。但也有为数不少的院校对导师选择是不做要求的。这些学校一般是录取后,通过师生相互间的了解,进行双向选择。当然,如果能够联系上一个看好你的素质和能力的老师,那么必然给你带来很多的帮助,即使他/她没法决定录取你,但他她在帮助你了解专业科研方向、专业实力、专业报考与录取情况方面以及在复试科目的重点、考查形式等方面给予你的指点都是有帮助的。因此,尽力联系一个好导师(即使最终他/她没有成为你的导师),与他她进行有效的沟通是很重要的。以下简要探讨如何选择好导师,以及如何与导师进行有效地沟通。1.什么时候选导师?根据院校要求而定。如果院校对选导师有要求,在开始准备复习时就应选择导师。如果院校没有要求,则可以先全力以赴准备初试,考出一个理想的成绩。考完后可以对答案,估分数,再结合以前的录取线(要根据该年试题的难度进行调整),大致估计下自己是否能够进入复试。在成绩出来之前,多了解一下各位老师的基本情况。分数出来后,双向选择导师。需要特别提醒一下的是,参加调剂时一般需要事先联系导师。2.选择什么样的导师?理想的参照系是这样的:(1)人品好的导师。研究生阶段,老师的为人必然对你,甚至对社会都会有不可估量的影响。一个好的导师,一般都很谦虚,尊重学生,给研究生一个很宽松自由的研究氛围,并且很信任你,知道你一直在努力和刻苦工作。这个一般要通过学长才能了解到,当然也可以在跟导师的联系交往中看出来。(2)科研能力强的导师。读研究生的主要目的是提升自己的科研实力,为毕业后快速进入工作角色做准备,而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形成的。如果导师的科研能力不行,完全靠研究生自己摸索的话,要想在某方面有所建树就会比较困难。另外,在经济技术一体化的今天,导师的科研能力不行很可能意味着导师的科研经费少,科研经费少就无法保证一些实验的顺利进行。所以报考前应该尽量对导师的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有一些了解。看看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