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论文《地理小组合作学习课堂实施初探》
随着课堂改革与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成为课堂改革的主流。在地理课堂上实施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做到“乐学”、“会学”与“学会”,促使学生真正的去看书、看图,去自学、去思考、去探究、去合作。在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我做了如下探索。一、合作学习小组的建立1、小组的划分:一般每个小组四人为佳,至多六人,根据班级人数,每班以不超过6个小组为佳。2、小组内部组织①每个小组要确定一名学习成绩好、负责任、学习能力强且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作为组长。②小组成员可按学科成绩,学习能力编号(也可实行隐形编号)以便依次实施帮扶指导。③小组成员也可进行职能分工,比如组长、书记员、汇报员、联络员等。④为增加情趣性,也可给小组成员进行个性化命名。3、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开展的前提①明确要求,加以引导,培养兴趣。教给学生必要的方法,逐步形成较为规范的小组合作学习机制。②要坚持不懈的重视和加强对小组长的指导、培养,让小组长成为合
f作学习的有力的组织者和管理者。③要关注学生在小组内部的学习状态,特别对基础差、能力弱、主动性不高的学生,一方面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机制促进其参与合作学习,一方面要根据其自身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实施有效帮助和指导。二、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实施
1、小组合作学习一般课堂流程明确学习任务(目标)小组自主合作学习展示学习成果问题交流拓展、深化以上流程可贯彻整堂课,也可以分段循环。2、环节要旨①明确学习任务(目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并展示本课“学习提纲”或提出问题,然后讲学习任务分到小组内,学生阅读完指定的教材内容,地理图表或观察模型,观看录像等,完成“学习提纲”或提出的问题中设定的相关问题。各组可共同承担相同的学习任务,也可分担不同的学习任务,要根据具体的学习内容确定。如学习《多民族的大家庭》,可以让不同组的学生分别扮演“汉族”“蒙古族”“藏族”“傣族”等角色,介绍自己民族的分布、风俗习惯、文化艺术等。通过分担不同的任务和角色间的对话,激发学生的兴趣,剖析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上升到各民族一律平等的高度。
f②小组自主合作学习。“自主”,就是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自主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