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的描写,这里举一首写得稍具体点的:湫宇夕阴阴,寒灯焰不长。气栖递微明,飘忽如清霜。人云网恢恢,我胡寓兹房。墉鼠语床下,蝙蝠穿空梁。惊风振南牖,徂夜倏已央。於邑不成寐,辗转情内伤。
f但也失之笼统雷同,如果删去“人云”一联,看不出是描写“监狱囚禁”的诗。读明人的诗集感到明代是有监狱、无监狱文学的时代。(三)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明清两代之政,鲁卫之间而已,文人的境遇也差不了多少,清代比明代多了一层民族压迫。清初满洲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刻意打压江南士人(这里反清最烈),连续发生“奏销”“科场”“通海”等大案,冤死者、牵连入狱者成千上万,这有点类似明初。明清不同的是,明代永乐之后,朝政走上正轨,单纯因为写作受到惩治和迫害的士人很罕见;清代则不同,满洲统治者对于汉族士人的警惕,贯穿始终(后来清代内政外交上举措失当,大多根源于此),特别是“康雍乾”的一百四十多年间,统治者强悍,很有管控能力,他们往往要深察到臣工和士人们的五脏六腑,常常因为语言文字兴起大狱,而且来得突然与恐怖。它好像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无时无刻不在制造一种恐怖气氛。龚自珍的“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正是汉族文人终日惶惶然的写照。当然龚自珍写下这对名联时,文字狱高潮期已经过去几十年了,如果这首诗写于乾隆时期肯定堕入文网。龚自珍生活的嘉道时期,极权统治已经疲软,统治者已经没有那么大精力和力气关照每个文士的一言一行了。考察“康雍乾”三代,令人奇怪的是还有士人写作,犯忌敏感的文字也时有漏网;清代诗歌在艺术上开拓不大,但在内容上却格外丰富,增添了许多前代所没有的内容,特别是清初和清中叶以后。上面说到的一些有良心的官员士子关注到监狱的黑暗和被羁押人员的苦难就是一例。对那个时代的士人我们应该怀有同情的理解,仅仅一个“庄史案”被杀的就有千余人,株连的上万,其中能写诗的文人不少,也有侥幸逃生的,但当事人几乎无人敢记此事,只有顾炎武在诗中悄悄地纪念优秀的史家吴炎、潘柽章等。后来顾炎武也陷入“黄培诗狱”,被关押了半年。他留下的狱中诗仅数首,也只抒发了入狱后的愤懑,很少对监狱本身做深入的描写。雍正时期最重要的文字狱案之一的查嗣庭案,嗣庭入狱死后还被戮尸,自然文字全毁。其堂兄查慎行是康熙间文学侍从之臣,又是著名诗人,致仕在家,已经七十八岁,也被株连入狱。慎行传世的集子编辑完备,但狱中诗也极少,仅有《诣狱集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