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和牧童》说课稿
天大附小
老师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画家和牧童》。【教材分析】《画家和牧童》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有关人物优秀品质的主题在前几册里已有所涉及,本组教材再次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编选课文,诚信、孝道贯穿始终,寓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于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之中,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读中发现主人公的优秀品质,感悟做人的道理。这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唐代画家戴嵩画了一幅《斗牛图》,在别人都在赞叹不已时,一个牧童指出了画中的错误,戴嵩深感惭愧,虚心向牧童请教的事。文章表现了大画家戴嵩的谦虚,牧童的敢于直言,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做事不能凭主观判断,要亲自实践的道理。文章集绘画知识、优美语言、思想启迪于一体,有利于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这篇文章语言平实、自然而又耐人寻味。文章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紧紧围绕第一句话写出了戴嵩的“著名”,这也为后文中的他“连
1
郭倩
f连拱手”做了铺垫。第二部分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详细记叙了戴嵩作画的过程,人们的赞美和牧童的批评以及戴嵩诚挚的道谢。教学重点:1、巩固识字,会写“批评”两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重点句的意思,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质品质。教学难点: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要敢于挑战也要谦虚谨慎,从而获得生活的启迪。【学情分析】《画家和牧童》是第六单元的开篇之作。本单元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编选课文,寓思想品质教育于生动有趣的故事中。《我为你骄傲》表现了小男孩的诚实。《三个儿子》揭示了一个重要道理:无论古今中外,孝道都是永恒的美德。学生在这种美德教育的影响下、感召下学习主人公的优秀品质。《画家和牧童》记录的是古时候的故事,虽离学生的生活较远,但揭示的道理却简单易懂,便于学生理解。教
2
f学中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进而感悟做人的道理。本课教学的活动对象是二年级的小学生,他们活泼好动,善于模仿,表现欲强,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自主识字能力,自读自悟,合作学习的能力,但其中也有少数学生缺乏合作意识,不善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在合作学习中往往充当听众,这就需要教师积极调动其参意识,并及时加以引导,使之全面、有效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教学模式】新课程实施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