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相比较,从而产生积极或消极的道德体验。理智感产生,突出的表现是好奇和好问,他们的提问相当一部分只是为了引起大人对他们的注意。
他们还特别喜欢收集“破烂”、拆装玩具,这是探究性的强烈表现。
专家提示儿童第一次从家庭踏入同伴的集体行列,往往会产生许多不适应,如果片面地把大人的愿望强加在他们身上,会使他们情绪压抑,影响身心的发展。教育重点提供丰富、适宜的智力玩具,启迪和满足他们的求知欲。耐心热情地回答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并经常结合生活实际向他们提一些问题,培养他们爱思考、爱观察的习惯。社会技能的发展他们大部分都不甘寂寞,喜欢与同伴一起玩,玩伴的数量随着年龄增加。游戏转向联合性和合作性的游戏,玩伴关系由比较松散的撮合到比较协调的、有规则约束的结合。玩伴不稳定,经常在变化。游戏中争吵是常有的事,一般是为了争夺玩具或争演某个角色,也有的是为了使别的孩子服从自己。不过争吵的时间不长,也不会因此耿耿于怀。专家提示
在没有玩伴的情况下,有的孩子会假想一个同伴跟自己玩,这种情况在36岁儿童中
占一定比例。独生子女、智力较高的更可能有假想的伙伴。这种情况一般到入学时会自行消失。
f性别
3岁儿童已知道自己的性别,但对性别会不会变化还不太清楚。6岁儿童已知道一个人
的性别不会因为服饰的改变、年龄的变化而变化。由于教育的影响,已意识到不同性别行为上的差异。
4岁前,与同性或异性玩伴都玩得十分融洽;4岁后,男孩女孩的游戏内容开始分化,
5岁后更加明显。
专家提示他们虽然知道一些适合性别角色的行为,但不一定都肯接受适合自己性别的行为,尤其是女孩,而男孩因怕被嘲笑而较少模仿或学习女孩的行为。个性在与成人和同伴的交往中,自我意识有所发展,已经对自我形成某种看法,如知道自己是聪敏的还是愚笨的,是勤快的还是懒惰的,是漂亮的还是丑陋的,是讨人喜欢的还是惹人讨厌的等等。
6岁时,幼儿已养成自己的一套行为习惯。
个性心理特征已初步形成,智力超群或有特别才能的“神童”崭露头角。专家提示
孩子的自我意识基本上是家长、同伴、教师平常对他们的评价的翻版。一直受到周围
人肯定的、积极评价的幼儿往往对自己产生一种满意感、自信感;而经常受到周围人否定的、消极评价的幼儿会对自己产生一种自卑感、孤独感。
孩子的行为习惯全是成人强化的结果,他们一般认为被成人接纳的行为都是好的行
为,反之则是不好的行为。
这一时期是儿童个性形成的关键时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