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式
任务一熟悉会计要素;任务二掌握会计等式的表现形式
3次课3
学时
教学目的、要求:掌握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的定义及特征;熟悉会计等式、会计等式的静态平衡关系、会计等式的动态平衡关系;了解会计要素的定义、会计要素的内容。本次课讲授的主要内容:计划讲授时间:回顾上节课内容(5分钟)3学时新课展开(110分钟)(一)任务一熟悉会计要素1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2会计要素的计量(二)任务二掌握会计等式的表现形式1会计基本等式2经济业务类型对会计等式的影响知识运用(5分钟)通过课堂练习、提问、讨论等对本次学习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进行运用。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资产、负债、收入、费用、会计等式、会计等式的静态平衡关系、会计等式的动态平衡关系。难点:会计等式的静态平衡关系、会计等式的动态平衡关系。教学过程中应注意问题:依据学生的接受能力调整授课内容所分配的时间,注意及时与学生互动。教学组织含课堂教学方法、辅助手段、师生互动、板书设计等:启发式教学。作业布置:完成《基础会计实训》项目一会计基本认知实训习题。
主要参考资料:《基础会计》,鲍宜忠主编,安徽人民出版社,2011年9月第1版《基础会计》,宁健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年8月第2版教学反思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效果如何,有何经验教训,应如何改进等: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会计基本假设的内容难以理解,这可以通过详细讲解案例来引导学生。
注:各栏大小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7
f分教案课次
第授课章节:项目三熟悉会计科目与账户
任务一熟悉会计科目;任务二掌握账户设置的基本方法
4次课3
学时
教学目的、要求:熟悉会计科目与账户;掌握账户的基本结构。掌握账户的用途和结构分类;熟悉基本账户、调整账户、业务账户;了解暂记账户。本次课讲授的主要内容:回顾上节课内容(5分钟):新课展开(110分钟):
一、会计科目(一)会计科目的概念和作用;(二)会计科目的设置;(三)会计科目的分类二、账户(一)账户的概念和作用;(二)账户的开设;(三)账户的基本结构;(四)账户的分类三、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一)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的意义;(二)账户按用途和结构的基本分类四、基本账户(一)盘存账户;(二)结算账户;(三)跨期摊提账户;(四)资本账户五、调整账户(30分钟)(一)抵减调整账户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