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唐代大诗人李白也曾承认“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但是一曲《送孟浩然之广陵》依旧传唱天下:古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223.唐宋时期,中国的经济重心南移,武汉(时称鄂州)成为南方政治、经济的大都会。南宋诗人陆游的《入蜀记》,范成大的《吴船录》对八九百年前武汉的人文景色详细的描述。南宋抗金名将岳飞驻防鄂州达8年之久,他屡次兴师北伐,立下赫赫战功。1937年,抗日烽烟四起时,人们在蛇山上建“岳飞亭”,以岳飞抗金精神激发抗战救国的热情。
房策天下天下地产人网上脑力风暴会httpwwwswotbbscom
f为您提供营销策略的全面解决方案
明朝朱元璋六子朱祯受封楚王,在武昌城内营建楚王府。嘉靖年间,在汉阳龟山东麓禹功矾兴建“晴川阁”,与黄鹤楼交相辉映。江河交汇、水宽天阔、楼阁遥对,“天连吴蜀,地控荆襄,接洞庭之混茫,吞云梦之空阔”构成了武汉雄伟的风貌和奔放气概。23.九省通衢武汉居中国腹地,得水之利,无以伦比。溯长江、汉水而上,联西南、西北;顺长江东下,通达海外,素为政治、军事要地,交通、商贸中心。唐朝后期,鄂州今武昌成为中原重镇,由唐至宋,今武昌城区南面的鲍鱼套一带交易兴旺,时称南市。南市店铺相连,商户数以万计,江畔泊船绵延数里,“虽钱塘、建康不能过,隐然一大都会”。明朝时,武昌被列为全国33个大城市之一,是著名的木材集散中心。汉口的商业始于明代,盛于清初,与河南朱仙镇、江西景德镇、广东佛山镇合称四大名镇。汉口地势低洼,易受水淹。最早的汉口街市,集中在汉水入江口较高的岸墩上,每年春夏之交均受洪水威胁。明祟祯八年1635年,汉阳县通判袁昌负责修筑上起娇口、下止堤口的长堤。长堤的筑成,标志着汉口镇的最终形成。今日的汉口长堤街,即当年长堤的基址。明清之际,天下有四聚。北有京师、南有佛山、东有苏州、西有汉口,汉口是四方的孔道,特别是顺长江而下,直通海外,大有雄冠天下的气派。清康熙年间,江夏学者刘湘奎在所著的《汉口镇形势说》中感慨的说:“夫汉镇非都会、非郡邑,而人烟数十里、行户数千家、典铺数十座、船舶数千万,九州诸大名镇皆有让焉;非镇之有能也,势则然耳”。明末,汉口镇人口已过5万,有居仁、由义、循礼、大智四个居民区,人称汉口四坊。清初,汉口已是人烟稠密、商旅忙碌的大城市。有人在诗里这样描述了汉口的繁华:“一气十万家,焉能辨庐井”;“北货南珍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