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学习的功能,分好小组是前提。合理的构建学习小组,既是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实现学生群体合作的基本手段。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智力状况、性别、心理素质、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按照“异质同组、同组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每个小组4人。依据学习基础,每组有一名优等生,两名中等生,一名学困生。这样做既能保证小组内各个成员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也便于各个小组间开展公平竞争。除了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外,老师还需要考虑每组成员的性格差异和人际关系,争取让每个小组成员间形成性格互补和团结和谐的关系。今后在学习过程中,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进行人员调整,以保证小组间学生竞争的活力,增强小组内学生合作的凝聚力。
2、明确小组成员责任建立了合作学习小组后,明确小组中每一个成员的责任,要突出每个个体的作用,使每一个人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还有帮助他人进步的义务,要为所在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一个小组,只有在一个好的小组带头人的带领下,才能始终如一地围绕某一个中心议题开展讨论、探究,开展有效的学习。同时,组长又是教师的得力助手,是联系教师与全班学生的纽带。因此选好组长,直接关系小组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成败。小组长要选择有一定的号召力、责任心、协调能力强的学生。4人小组内,除了组长外,还设置了一名副组长,一名发言人,一名纪律委员。小组长主要负责讨论过程中的组织和裁判,检查本组同学对所讨论问题的掌握情况;副组长主要帮助组长整理讨论过程中小组成员发言,特殊情况下能准确而快速地记录本组讨论成果;发言人主要负责汇报小组中的讨论结果,要求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同学担任;纪律委员主要负责小组中的正常交流环节,避免出现偏离话题的现象,同时代表本组举手争取展示机会。这样的安排,让每位学生都感觉自己在组里的重要地位,也树立一种主人公的意识,就目前来看,原来不愿学习的学生,也能认真参与小组讨论,并积极为本组集体展示而表现自己。组内分工落实后,要引导学生懂得“分工不分家”的道理,对每一个同学所担任的角色可根据教学情况定期作适当的调整或轮换,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学习的积极性。(二)做好小组合作学习的培训工作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每一个成员都参与学习的过程,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因此我用三节课左右的时间专门培训学生的合作能力。在培训过程中要求学生做
f到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