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初探
一、
为什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课程改革,不仅仅是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还要把新理念落实到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去。就目
前而言,课程改革注重于两个方面:一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的创新,力求和新的教学思想
相融合,二是改革课堂教学基本模式,从根本上解决当前改革流于层面的问题。后者,往往
成为忽视的点,也恰恰应该是课程改革的重点。因为,课程改革,归根结底是课堂教学模式
的改革。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就是一次课堂教学模式的尝试,从实际情况看,它拥有者这样不容
忽视的优势:
1、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僵局,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学生正襟危坐,按照高矮或成绩优劣排座,面对教师,聆听教诲。在空
间和活动力度上备受约束和限制,学生的思维和交流能力不能被最大程度地受到重视。尽管
现在随着新教学思想的深入,老师们已经逐步淡化自己的课堂霸权定位,努力给学生提供发
言的机会和展示的平台,但是,在传统课堂氛围下,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愿听不愿说”“愿
记不愿议”的思想并没有改变。偶尔在老师的引导下,也开始班内交流或同桌交流,但是交
流仅仅流于层面,且偏重于单项交流,并没有思想撞击产生的火花,更谈不上人人积极参与
学习的激情。
而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每个人都有了更多的发言机会,大家都能平等地对问题发表
看法。学生面对的是组内同学,他们没有担心自己出错带来的心里压力,也淡化了教师无形
中带来的发言障碍,于是,他们完全可以大胆发表看法。可以说,这样的交流是建立在平等
和互助基础上的,真正地让学生找到了做学习主人的感觉。
2
树立了中等生和后进生的信心,形成“让每一个学生进步”的教学氛围。
在传统课堂模式上,得到老师关注的和享受展示机会的,似乎永远是优等生。他们作为班
级的“宠儿”,在教师的潜意识里,得到了很多独特的关爱。而更多的中等生和后进生,则
成为听众或观众,随着习惯的养成,他们也慢慢消失了学习的兴趣,减弱了主动学习的积极
性。进入初中以来,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状态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一个班集体好像只有
几个优秀生浮在水面,更多的学生则显得精神消沉,成了一滩死水。令人头痛的畸形发展,
其实正是源自老师习在传统课堂模式上习以为常的教导和引领。
建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某种程度上,给中等生表现的机会,给后进生发言的权利,
一旦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了尊重,他们都会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