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商业银行储蓄存款策略研究
作者:李晓辉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6年第18期
摘要:本文通过梳理近30年境内银行业储蓄存款的发展历程,从储蓄存款增长动力的角度,探究商业银行储蓄存款策略的得与失,进而对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发展储蓄存款的应对策略提出建议。关键词:商业银行;储蓄存款;利率市场化;发展策略中图分类号:F8320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800002居民储蓄是指一定时期内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的差额,主要表现为居民对各项实物和金融资产的持有。在我国,居民储蓄主要表现为储蓄存款,其中商业银行储蓄存款占比超过65。储蓄存款通过将消费基金转化为生产基金,一定程度上促进国民经济比例和结构调整。储蓄存款具备资金成本低、稳定性好、流动性强等优点,是商业银行的立行之本和业务发展源头。商业银行的储蓄存款策略不仅决定自身经营成败,对于宏观经济增长、居民投资消费水平以及金融系统安全稳定也具有深远影响。因此,在总结储蓄存款市场发展阶段的基础上,归纳商业银行储蓄存款增长动因,分析储蓄存款策略的经验与不足,对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背景下的市场竞争,推进经营模式转型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储蓄存款发展阶段与动力分析(一)发展阶段1984年,人民银行确立政策制定与执行职能,剥离储蓄信贷业务。以股份制商业银行改革为起点,工、农、中、建四家国有银行与14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开展零售业务,逐渐形成储蓄存款的买方市场。根据发展特征大致分为四阶段。1快速发展期(19861991年)期间,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的复合增长率328,储蓄存款余额翻了两倍多。改革开放以来,居民可支配收入迅速增加,带动储蓄存款平稳增长、规模持续提升。储蓄存款业务是银客关系的基本内容,城乡居民缺乏投资渠道,尚未形成理财观念,主要将个人积蓄存入银行获取利息。2波动增长期(19921998年)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期间,居民储蓄存款的复合增长率287。上交所成立后,资本市场对储蓄存款的分流趋势明显。由于股市历经牛熊交替,增加了储蓄存款的波动性。商业银行面对储蓄失血的不利状况,以“高息揽储”为主要策略,储蓄存款业务总体增速较快,形成规模效应,但也暴露出营销手段单一与粗放式经营的弊端。3低速增长期(19992004年)期间,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的复合增长率149。股市在2001年达到历史高点,对储蓄存款的替代效应达到最大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