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然大波。当惯了“国企老大”的他们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被小民企兼并的事实,无论如何也不愿将自己端惯了的铁饭碗换成泥饭碗或瓷饭碗,尽管那铁饭碗已空空如也。他们担心,重组后曙光会大幅降低他们的工资和福利,并强制性减员,一种对抗的情绪在黄海职工心中急剧膨胀。2002年9月18日,大量情绪激动的黄海职工涌上了丹东市街头。r
  为了控制事态,丹东市委立即组织以市委书记为组长的工作组,深入到黄海职工中说明重组真相,曙光也迅速组织部分黄海职工到曙光参观座谈,并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对黄海职工提出的工资及福利待遇等要求给予书面承诺,求得黄海职工的理解和支持。r
  2002年9月29日,黄海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就重组相关事项进行投票表决,结果以77的赞成票通过重组方案和相关决议。2002年11月22日,丹东黄海汽车有限公司挂牌成立。r
 r
  磨合阵痛r
  李进巅虽然每次看新黄海的财务报表都心凉半截,但还只能“忍气吞声,不敢多管”r
  重组后的日子是艰难的。r
  在曙光那座临街的办公楼内,李进巅苦笑着对记者说:“有人认为曙光捡了个大元宝,也有人说我在偷着乐,他们哪知道将一个包袱变成赚钱机器的艰辛!”r
  最棘手的是管理团队的磨合。重组后,为了减少黄海员工的抵触情绪,曙光仅派出1人进入新黄海管理团队,主管规划和技改。r
  显然,这是一个新瓶装老酒的管理团队,他们对新黄海董事会的决议拒不执行,非常对立。作为董事长,李进巅虽然每次看新黄海的财务报表都心凉半截,但从稳定出发,他还是“忍气吞声,不敢多管”。r
r
  非典是一个契机。由于管理团队“换汤不换药”,新黄海的经营每况愈下。那场突如其来的非典更让新黄海雪上加霜。2003年6月,新黄海停产,到了7月,还是连一辆车的订单都没有!连续两个月的停产后,黄海总经理提出辞职,职工心中那块坚冰开始消融,他们忽然意识到:老机制已完全不行了。r
  此时,李进巅的头脑十分清楚:黄海虽然已是一盘残局,但是经过精心收拾仍有重新做活的“气”与“势”。7月28日,经多方r
  协商,李进巅力挽危局,亲任新黄海总经理。到任后,李进巅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按时足额发工资,极大地稳定了职工的情绪。接着,李进巅大刀阔斧地改组了管理团队,并将管理重心下移,职能科室由原来的30个减至11个。r
  “最难的是裁员。长期的国有体制,让黄海积淀了大量的冗员,比如,都实行计算机绘图了,描图员还有7个!”李进巅从曙光借来1670万元,按照国家规定的高限对精简下来的618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