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易唤起人们对亲人、家庭、故乡、祖国的情感,唤起人们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记忆,对民族精神的认同,唤起人们同宗同源的民族情及对文化同根性的认同。中国传统节日还为人们提供了亲近自然、融入自然的机会,在踏青、观星、赏月、登高玩秋等活动中,人们放松心情,找回童真,发现乐趣。而传统节日中的行为、愿望都发自于内心,充满了感情。在亲近自然,家人团圆,希望有情人终成眷属的传统习俗中,人们总是能体会到生活之美,也更加珍爱生命。传统节日在当代的困境显示出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困境。实际上,传统文化在当代已形成一种割裂,比如,过去,过七夕节有乞食、乞巧、乞智、静夜葡萄藤下窃窃话私语等很具体的动作,可是现在这些东西不是被淡忘了,就是没有那氛围去做,当我们要过七夕时真是不知所措,不知道这个节该怎么过才好,最后就用疯狂购物,或是一顿美食好酒打发算了。在目前的文化语境之下,端午节即便“申遗”成功,也会锁在保险柜里,与现代人的生活没有
f丝毫联系。要发扬传统文化,“名分”争抢是次要的,我以为首先应该向聪明的韩国人学学,他们在传统文化身上注入现代的元素,成功地实现了现代转型,并得到了国际认同。当然,学习的时候不要有老大心理,想想自己为什么抵不住“韩流”,就该虚心一点。资料2上千条空中航线,9万多公里铁路,近400万公里公路,40天的时间,亿万人辗转于各种交通工具,只为了回家过年。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近两年的春运客流量在30亿人次左右,这些数字折射出“回家团圆”是春节永恒的主题。与此同时,贴春联、挂福字、吃年饭等传承数千年的习俗依然是春节的“必修课”。显然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作为炎黄子孙不能忘怀的鲜明文化符号和文化记忆,春节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从未消退。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传统春节的人文内涵正受到现代文明的严重冲击。近些年,国人明显感受到春节的年味淡了、节日气氛不浓厚了。某知名网站近日的一项调查显示,936的受调查者感觉现在年味儿变淡了,其中518的人表示年味儿“淡多了”,418的人认为“有点淡”,认为年味儿没变淡的人仅占46。生产和生活方式、生活环境的巨变,信息沟通和交通技术手段的日益发达完善,使一些产生于农耕文化的传统节日原有的内涵和功能,在工业化和城市化面前失效或淡化,比如中秋节乡思、旅愁的释放功能减弱,月宫神话魅力丧失,月球的神秘感消失。资料3“端午节很重要吗?为什么要放假?”山西某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