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低B.海拔低,气温高C.气候湿润,降水偏多D.气候干旱,降水偏少
二、综合题1.2012蚌埠一模卷根据陆地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完成下列问题。
1若该图表示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各环境要素间的关联性,请写出下列相应内容。降水________;气温日较差________;地表水________;地貌多________;土壤________;植被________。2区域生态系统的变化往往会影响地貌的发育过程。试简要分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
4
f态的形成原因。3请从上面两个实例归纳陆地环境整体性的表现。2.2012盐城调研下图是我国不同纬度的两座山南坡和北坡的垂直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坡向:B表示________坡,D表示________坡。2D坡自然带数目比C坡多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B坡冰川分布的下限高度较低的原因是:________。3与乙山的针叶林相比,甲山的云杉林分布较低,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4甲山A坡没有云杉林,简述其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
5
f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解析:1甲图中由A→F积温递减,体现了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乙图中①→⑥年降水量总体上递增,体现了由内陆向沿海的地域分异。2由甲、乙图知该地积温在4000~5000℃之间,降水600mm左右,可能是温带季风气候。答案:1A2B
2.解析:1图中地理要素变化过程可分解如下:①当地为平地、森林植被;②当地地壳隆起升高,使背风坡由森林变为草原;③此阶段地壳继续升高,背风坡出现了沙漠。这一过程中,变化的是地势和植被,而植被的变化又是地势变化的结果,故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地壳运动。2地理环境中一个要素的变化,引起其他要素也发生改变,说明这些要素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地理环境,即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答案:1B2A3.解析:1根据图中纬度差异示意图,可知南半球的种群数量少于北半球,信风带的种群数量多于西风带,低纬地区的种群数量多于中纬地区,森林地带的种群数量多于草原地带。2结合图中的信息判断,世界特大城市数量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中纬度地区,该区域气候条件适宜,大陆宽广,土地资源丰富,人口密集,因而形成特大城市数量多。答案:1B2A4.解析:1从图中信息可知,距地面6m以内,①下层有灌木的针叶密林风速最低,说明其防风效果最好,即选A。2华北平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典型地带性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因而从地域分异规律的角度考虑,在华北平原营造农田防护林是以阔叶林为主,结合图中信息,只有②符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