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古琴徽位与音位探究(摘自网络)
促轸抽弦,成序应律之后,初弹琴的人最好奇、最想知道的大概就是1234567怎么按,分别在哪里,要明白这个问题,我们就得先从琴面十三徽(晖)谈起。不妨揣测,换位设想,古人削桐为琴,绳丝为弦,拨弄弹按之间,一定会发现当按在琴弦12的地方(即高八度音位置),弹出来的声音与原来散音极为和谐悦耳,当按到13,23的位置,声音与原来的散音也很和谐悦耳(纯五度),慢慢的就会联想到4分点位置,5分点位置,到6分点位置的时候,除去相同位置的点,已经有11个徽了。如果继续加7等分点6个徽位的话,这徽位就过于缭乱,同时7等分点的音也不是那么和谐悦耳。然后跳过7等分点,到8等分点出现了更多7个徽位,不过有3个是重复的:18(即现在的一徽),28(与14同),38(在现在的五徽六徽间),48(与12同),58(在现在的八徽九徽间),68(与34同),78(即现在的十三徽)。按道理可以加上4个徽,变成15个徽,但是只选择了在一头一尾加上两个徽,而舍弃了38、58,这其中原因,大概是这样一来更美观、二来不添乱(38、58与周边两个徽隔得太近)、三来凑齐13个徽具有特殊的意义,“其十二法六律六吕。其一处中者,元气之统,则一阴一阳之谓也。”又象征一年十二个月和一个闰月。到此徽位没有继续往后加了,逐渐就固定下来,通过金玉螺蚌标示,这样就形成了琴面十三徽。当然这个历史过程应该不可能一蹴而就,但相信也不会那么漫长。徐上瀛《溪山琴况》二十四况将“和”列为第一,“音有律,或在徽,或不在徽,固有分数以定位。若混而不明,和于何出?”。音准很重要,是仲吕均(5612356),还是黄钟均(1235612),如果这混淆了,也就不成曲调了。又如果不能寻找辨别每一根弦的1234567,差池紊乱,如此“音出于声,声先败,则不可复求于音”。古琴的徽位当是方便寻找音位之用。最基本的就是这13个徽13个音位。南宋琴家徐理于《琴统十则》一书中说:“琴有十则,节四十五,同者十有四,得位者三十有一”,从二等分到十等分,加在一起有45个音位,剔除相同的音位,最后合计有31个音位。这31个音位,有的很少用到(比如910的位置,琴谱上记作徽外外,意即徽外的徽外),有的不用(比如七等分六个音位)。后来琴家们从徽间(暗徽)发挥,有取“徽中间,徽近上,徽近下,中间近上少许,中间近下少许”的,如此两两之间就有5个音位,有取十分的,如此两两之间就扩大到9个音位。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