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被排挤出长安,政治抱负不得施展,心中难免郁闷。又根据课下注释此诗写于天宝十一年,即公元752年,而史载李白生于公元701年,
f源民族中学
语文选修《将进酒》
教学设计
第五周
2012年1月23日
据此推算,诗人此时已是年过50的老人。韶华已逝,怎不叫人感而生愁?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一下诗歌是怎样抒发诗人情怀的。
第2课时文本探究,情感把握
上一节课我们读了李白的《将进酒》,这一节课我们更深入地去探究李白地内心世界问题1、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然后找出课文的主旨句:设计意图,在朗读中把握文章重点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问题2、请从诗中找出几个表现李白狂放的句子设计意图,通过朗读,初步分析人物形象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常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问题3、鉴赏诗歌要点;(1)、文章情感变化这首诗中,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可分四个层次开头四句写悲。一落笔就写黄河景象,有慷慨生悲之意。这是非同寻常的。诗人写黄河,颇能显示它的宏伟气魄和浩大声势其基调是壮;这次则不同诗人仿佛站在高山之巅,顷刻间就看遍了它的万里流程,因有“不复回”之叹,尽管也写出了黄河的气魄之大,其基调却是悲。由此联想人生,诗人头脑中便出现了这样一幅图景:高堂之上,人们对镜自视,“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人生”以下六句写欢。尽管诗人在政治上并不“得意”,但在他看来,朋友间的聚会也同样是人生中的快事,大家何不高高兴兴地痛饮一场呢想到这,他顿生豪情,相信自己将来必能作出一番事业,对区区金钱也毫不在意。于是连呼“烹羊宰牛”,准备像东汉大学者郑玄那样“一饮三百杯”。诗人这种欢乐感情是真实的,也是高尚的,不同于凡夫俗子的只图一醉方休,因为他说出了“尽欢”的正当理由。“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待到酒宴开始,诗人举杯劝饮,他的感情突然由欢乐转为愤激,他鄙弃那结党营私、排斥贤能的豪门贵族集团,因而说“钟鼓馔玉不足贵”;他憎恨这些人的黑暗卑污行径,因而说“但愿长醉不复醒”这两句诗可以说集中地表现了他自离开长安至今的愤激之情。但这又不仅是为了一己遭遇,他还想到了“古来圣贤”他们有经天纬地的才能而不为统治者所用。诗人说他们“寂寞”,不是否定他们,而是为他们惋惜乃至抱不平。尤其是曹植这是他十分景仰的人,他赞扬曹植的豪华酒宴,其实是为曹植的怀才不遇抱恨终生而叹惋,兼以自况。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