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设计的环节完成以后,一堂课的教学任务也就算完成了,至于学生掌握了多少,怎样去掌握,掌握到了什么样的程度,要到考试时看学生“复制”知识的效果如何才知道。因此,传
3
f统教学缺少活力,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枯燥。2、重结论,轻过程。传统的教学特别关注结论的记取,却忽视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过程。它试图走一条捷径,将前人的知识经验以最高的效率传递给学生,教师习惯于将知识嚼烂后喂给学生,无需动手实践就可以快速地将知识存储于自己的大脑。这种教学模式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力,导致学生只会死记硬背,而缺少质疑的能力、创新的能力,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与个性的摧残。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课堂深受传统教育思想与模式的束缚,只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还存在“满堂灌”、“填压式”的教学,出现“高耗、低效”的现象,将学生置于被动的地位。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启动,《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北师大版教材的全面实施,引发了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更新,在新课程理念的倡导下,我们改革旧的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模式,探索适应课程改革需要的新的教学模式,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为此,我们经过论证,决定将“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作为研究的课题。二、课题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课题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和趋势分析:为了了解“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这一课题同一领域的研究现状,把握其发展趋势,我们借助网络系统,在“中国教育网站”、“雅虎”、“搜狐”、“好123”等网页上搜索了部分资料,我们还查阅了几十种教育科研方面的报刊及专著。从目前我们检索的资料看,有关新理念课堂教学模式等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已有的研究呈现以下的特点和态势:(1)积极探索新理念下语文课堂教学模式;(2)更关注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在新课改理念的引领下,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3)普遍希望通过优化教育环境,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这些研究基础,对我们课题研究有指导和借鉴作用,但还有许多新的问题有待我们去进一步开发研究。2、本课题与之联系和区别:(1)联系:①研究的对象是一致的。研究的内容都要涉及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②研究的指向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地发展,都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
f③研究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