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试行)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试行)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印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2010年12月21日京高法发2010458号)市第一、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北京铁路运输中级法院;各区、县人民法院,各铁路运输法院:《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试行)》已经市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21次(总第269次)会议于2010年12月13日讨论通过,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报告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一庭。特此通知。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试行)为妥善处理房屋买卖合同纠纷,统一审判标准和裁判尺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法规及最高人民法院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结合我市民事审判实践,制订本意见。第一条本意见所称的房屋买卖,是指城镇区域内国有土地上的“二手房”买卖。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可以参照本意见处理。但法律、司法解释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当事人签订的预购书、购房意向书等协议已经具备了拟购房屋的基本状况、第二条价款数额、价款支付方式等合同主要内容的,可以认定为房屋买卖合同,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因可归责于当事人一方的原因致使房屋买卖合同未能订立,预约协议约定有定金条款的,应当适用定金罚则;没有约定定金条款,或者定金处罚数额不足以弥补守约方实际损失的,违约方应当赔偿守约方因此所受到的信赖利益损失。守约方要求赔偿合同履行的可得利益损失的,一般不予支持。第三条《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三十八条第(六)项“未依法登记领取权属证书”的房屋不得转让的规定,在性质上不属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十四条规定中的“效力性强制性规定”,不应作为认定房屋买卖合同无效的法律依据。
1
f第四条对以将来可能取得所有权的房屋为标的物的买卖合同,法院不应仅以出卖人出卖人在合同履行期限届满时仍在签订合同时尚未取得房屋所有权为由认定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