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变化。到了1998年8月份,许继内部为了适应市场变化,开始发生重大的机构调整。原来,许继没有成立企业内部事业部,而是以各个分厂的形式存在。而各个分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出现了这样的怪现象:许继自己制造的零部件,比如每个螺钉在公司内部的采购价格是5分钱,在市场上却3分钱就可以拿到。这样必须进行大调整。
f大调整的结果是将这些零部件分厂按照模拟法人的模式来进行运作。许继的想法是给这些零部件厂商两到三年的时间,如果还生存不下去,再考虑其他办法。如工人下岗、企业转产、倒闭等。实施ERP在先,公司结构大调整在后。但是许继高层在调整的过程中,更多地是关注企业的生存,企业经营的合理化和利润最大化,显然没有认真考虑结构调整对ERP项目的影响。企业经营结构变了,而当时所用的ERP软件流程却已经定死了,Symix厂商也似乎无能为力,想不出很好的解决方案。于是许继不得不与Symix公司友好协商,项目暂停,虽然已经运行了5个月,但是继续运行显然已经失去了意义。Symix的ERP只是在许继一些分公司的某一些功能上还在运行。
实施失败原因分析
1、许继集团在选择ERP软件时没有充分从企业自身特点出发,在当时也可以算作大企业的许继,却选择了适用于中小企业的Symix公司。“Symix公司是一家全球知名的ERP软件供应商,该公司主要面向销售收入在35亿美元以下的中型企业”“Fro
tstep是服务于成长中的中小型制造商、分销商以及财富500;强下属公司的领先软件供应商”;“MAPICS收购Fro
tstep,成为全球最大的中型ERP供应商”这是某机构对Symix三个不同阶段的一句话概括,都离不开中小企业。也就是说,Symix的产品最适合给中小型企业使用,跟大型企业关系不大,少有在大型企业成功的案例2、许继集团管理团队分工不明确,权责不清晰。企业上ERP是“一把手工程”是考验企业最高领导人意志和魄力的过程。,许继的决策层在1998年将花500万元上ERP,决心不可谓不大。可是老总毕竟精力有限,你不可能指望他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这一方面。在实施过程中,许继高层的做法是把这个权利移交给信息中心,并要求各部门积极配合,谁不配合谁下岗。然而,即使手中拿着老总的“尚方宝剑”到处挥舞,但信息中心依然发现,在执行过程中其他部门仍然没有按照信息中心的整体布局执行。那么为什么不能“杀一儆百”,或者采取其他的强制措施?因为软件流程已经设定了,而这时企业为了适应市场做了一个结构调整,于是出了问题也就分不清责任在哪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