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称呼是否有实质意义?为什么?8分
4你怎么理解材料4中黄宗羲的观点?3分
14.余秋雨《十万进士》一文对科举制度作了详尽的介绍和评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3
f材料1:我想,科举制度的最大优点是从根本上打破了豪门世族对政治权力的垄断,使国家行政机构的组成向着尽可能大的社会面开放。科举制度表现出这样一种热忱:凡是热爱这片国土的人才,都有可能被选拔上来,即便再老再迟,只要能赶上考试,就始终能为你保留着机会。材料2:科举制度的直接结果,是选拔了十万名以上的进士,百万名以上的举人。……就整体而言,却是中国历代官员的基本队伍,其中包含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材料3:用八股文取士,不仅内容限定、格式限定,而且许多连接虚词也是限定的。……八股文的毛病首先不在形式而在内容。这是一种毫无社会责任和激情,不知究竟要选择什么样的人的昏庸的考试方式。全国士子通过这项考试一年又一年的钻研八股文的写法,结果造成大量的废物。材料4:科举废除后新式学校一所接一所办起来了,这不仅释放了一大批原先已经走上科举之途的读书人,而且实实在在地造就了一大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新型人才,20世纪中国的光明面,基本上是由这些新型人才造就的。1结合材料1、2,说明科举制度的特点和作用。6分
2结合材料3,说明八股取士的特点。3分
3结合材料1、4,说明科举制和新式学校培养的人才有什么不同?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个人对科举制度的看法。4分
4
f周清九第一单元检测一答案一、选择题15CDDDB610二、非选择题13解析:第1问解答第一小问时注意要求“君权与相权关系”,实际上概括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在位时中央机构的设置与调整;回答第二小问要在第一小问的基础上总结古代中央机构的演变规律、趋势;本题的考查提醒考生要夯实基础知识,把握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解答第2问只需提取材料信息“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第3问实际是考查了宰相与内阁首辅、军机大臣的比较认识,可以从地位、产生方式、权限等方面比较;同时注意结合材料3组织答案。解答第4问首先要弄清黄宗羲观点的意思:自从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以来,政治更为腐败;同时结合明太祖废丞相的原因及影响。答案:1秦始皇不给丞相以兵权,让御史大夫牵制丞相;汉武帝设置“中朝”决策机构,剥夺了宰相的决策权;唐太宗规定三省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