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推动。()4.德育的社会发展功能主要指的是对个体品德心理结构的发展所起的作用。()5.德育过程实际上就是德育对象自身在道德等方面不断建构的过程。()
f6.德育的社会性功能具体说来就是德育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等。()
7.德育社会性功能的实现具有间接性。()8.在社会性功能之中,德育的经济功能是学校德育政治、文化功能中的中介。()9.自律和他律的道德的共性是具有某种外在的强制性,这说明强制性是真正道德的本质。()10.个体享用性的实质是让个体在道德学习与生活中领会、体验道德人生的幸福、崇高、人格尊严与优越,因而具有审美的性质。()11.世界观、人生观、理想是人的精神内核。()12.知识可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也可以称为记忆性知识,是一种狭义的知识;广义的知识应当包括程序性知识。()13创造性或创造性思维其实说的就是发散思维。()14.狭义的体育是指所有能够增进人的身体素质及活动技能的活动,包括社会体育、竞技体育和所有能够增进体质与体能的活动。()
5
2020327
15.学校体育的教育性决定了其不同于竞技体育和一般的身体锻炼。()16.美的基本形态是艺术美和现实美。()17.社会美也叫生活美,是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美的形态,具有较为明显的社会性、历史性、民族性和阶级性。()18.德育的政治功能指的就是德育在阶级社会中为阶级斗争服务的一面。()19.德育的教育性功能的实现实质上是整个教育活动精神本质的实现。()
第七章课程1.课程论建立起心理学基础的人是亚里士多德。()2.发生在18世纪前后的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关于知识和能力的著名论争,结果是主要以人文科学为基础和内容的课程大规模地发展。()3.课程近代化的标志之一是建立在近代自然科学基础之上、相对独立设置的各门课程的出现和成熟。()4.“三育”是体、美、劳。()5.课程结构就是:教学计划(课程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材。()6.当课程被认为是知识时,一般特点在于:课程往往是从学习者角度出发和设计的、课程是与学习者个人经验相联系相结合的、强调学习者作为学习主体的角色。()7.就国内情况看,人们普遍接受的主要还是课程是知识的观点。但是,如果我们从课程发展需要的角度来看,课程是经验的观点则更为合理一些,更接近课程本质的定义。()8.完整的课程理论,应当兼顾理论性和应用性。()9.哲学对课程的影响大概有两个层次:一是哲学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