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衣服。因布衣是平民的衣着,故代指平民。青衣:古代婢女多穿青色衣服,故代指婢女。白丁:古代平民着白衣,故以白丁称呼平民百姓。或以白衣、白身称之。青衿:也作青襟,古代读书人常穿的衣服,故代指读书人。黄裳:太子的代称。韦带:熟牛皮制的腰带。普通平民系韦带,故代指平民。袍泽:古代士兵穿的衣服,故代指将士、战友。左衽:古代衣襟又称为衽,襟要向右掩。左衽指襟向左掩,用左衽代指不服朝廷的远方敌人。关于年龄的代称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f女孩7岁髫年;男孩8岁龆年;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舞勺之年;1315岁
舞象之年;1520岁
岁(女)
12
金钗之年;
岁(女)
13
豆蔻年华;
岁(女)
15
及笄之年;
岁(女)
16
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岁(女)
20
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至出嫁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大衍之年;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80岁杖朝之年;8090岁耄耋之年;
100岁期颐。4效果:
1)突出事物特征,使表达形象具体(2)使文章简洁、典雅,称人显得庄重有礼,述事可使语气委婉含蓄。(3)用不同的词语称呼同一个事物,避免语言重复。
f四、比喻1.定义:就是打比方,利用两种本质不同的事物的相似点,以一种事物比方另一种事物,
使道理通俗易懂,文字形象生动。又称辟(譬)、比、方、况、谕、依、譬喻等。两种本质上不同的事物。
须至少在某一点上恰恰相似。3.比喻的成分:由喻体、本体、喻词成。
(1)明喻:甲(本体)像(喻词)乙(喻体)。常用的比喻词有“如”“若”“似”“犹”等。有时,“无异”“不异”“疑是”之类的短语也可以起比喻词的作用。
(2)暗喻:往往不用比喻词,而将本体与喻体直接组合,或通过“成”“为”“作”等动词将本体和喻体组合在一起。
也有的暗喻用判断句的形式表现或直接用作动词的意动用法。(3)借喻。本体不出现,仅出现喻体,依照上下文能补出本体。区别:借喻与代称
5、古汉语比喻的特点1)形式上的特点:
明喻常用喻词有“犹”“若”“似”“如”“疑是”等暗喻常用“为”或者用判断句式“者也”2)内容上的特点喻体或随机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