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养人才,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他先后采纳董仲舒和公孙弘的建议,在元塑五年(公元前124年)于长安西北部设立太学。为博士弟子50人(时定额50人),学习儒家经典。这是汉代官方教育的开始,儒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自此确立。博士弟子通常为太常择民年十八岁以上,仪容端正者为弟子。或由郡国县官选有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的优秀青年,送至太常,爱业如弟子。博士弟子每年一次考试,能通一艺以上的,补文学掌故,成绩更优者可为郎中;那些考试不及格者,随时开除。汉武帝又明今天下郡国,效法蜀郡,皆立官学。以后地方的官学逐渐普及,在郡国的曰“学”,在县、道、邑、侯国的曰“校”,在乡曰“庠”。汉代乡间闾里均有书师,教授学童识字,是为闾里小学。地方官学的生源为属县地方的优秀青年,岁终考试成绩优异的补郡县史。选自陈致平《中华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汉武帝教育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武帝教育改革的影响。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剑桥大学历史系斯金纳教授为代表的“剑桥学派”注重研究产生那些经典文本或伟大观念的社会源泉,即特定的“历史语境”。他们认为没有脱离语境的无时间限制的真理的存在,只有从历史语境出发,才能更好地把握观念的生成与演变。摘编自《近代中国民主观念之生成与流变》材料二尽管思想文化的进步不像政治事件那样轰轰烈烈,不像经济发展那样引人注目,但是,人类创造历史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指导人们行动的思想意识,思想文化的进步不断激发人类创造出新的文明成就。正如托尔斯泰所说的那样:“思想上的努力,正如可以长出大树的种子一般,在眼睛里是看不见的。但,人类社会的明显的变化正发生于其中。”岳麓版《文化发展历程(导读)》(1)概括材料一的核心观点,并以“汉代新儒学”为例对该观点加以说明。(2)结合材料二,以世界近代史的具体事件为例对思想进步推动社会变革的观点加以说明。试卷答案1A根据材料中的“汉代君主尊儒习经后,制诏诰令中征引儒经之风渐盛”,即通过儒学思想巩固君主专制,说明汉代将儒家治国之道与君主政治相结合。故答案为A项。B项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C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第5页第5页
f2D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均是实行思想文化专制统治的表现,当然这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