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强来实现40年的设计寿命。英国有关部门通过对试验路的长期观测得出一些重要结论认为对施工良好的沥青路面当其沥青面层厚度大于180mm时车辙率会迅速降低当沥青面层厚度为180mm360mm时车辙率与面层厚度无明显关系对于厚沥青面层道路车辙大部分发生在沥青层表面此时并不表示道路的整体结构不足进一步罩面设计能保证基层结构良好即使下层较弱若AC厚度足够大一般不会发生结构性变形。基层弹性劲度随沥青的老化增加扩散荷载的能力也逐渐提高从而减小了车辆荷载引起并导致路面疲劳的基层拉应变。应变的降低对疲劳寿命的提高超过了基层老化引起的疲劳寿命的降低也即道路的抗疲劳能力随老化的程度而提高。
美国习惯上称长寿命路面为永久性路面。美国永久性路面的概念最早由美国沥青路面联盟APA提出实际是欧洲长寿命
f路面设计理念的发展。美国沥青路面协会APA关于永久性路面的定义为路面使用年限至少为35年并且在使用年限内确保路面不发生结构性破坏只需进行周期性养护平均罩面时间不小于12年。
美国的永久性路面设计源于全厚式沥青混凝土路面和高模量沥青混凝土路面。欧美的长寿命路面通常采用柔性结构路基强度较高时可以采用全厚式路基强度不足时加铺粒料基层或沥青碎石基层。除全厚式路面外沥青层总厚度在170mm350mm之间。
面层结构组合是长寿命路面设计的关键面层结构必须结合各部分功能特点进行组合。美国沥青路面协会提出面层分为3层
1上面层。厚度为4075mm要求具有良好的抗车辙能力、抗老化性能、低温性能和良好的表面特性。
2中面层。厚度为75100mm要求具有较高的模量和抗车辙性能。
3下面层。厚度为100175mm要求具有抗疲劳能力和抗水损坏能力。
在日本长期使用的路面简称LSP它的设计目标是拥有2倍于现行路面的使用性能因功能破坏而维修的周期在15年以上结构性寿命在4060年。在日本认为可以实现长期使用的路面形式有以下几种复合式路面
150mm低噪声面层250mm连续钢筋混凝土基层400mm水泥稳定处理底基层。
250mm低噪声面层250mm碾压混凝土基层
400mm水泥稳定处理底基层。
f350mm低噪声面层50mm高粘度改性沥青联结曾300mm预制钢筋混凝土板300mm水泥稳定处理底基层。
450mm低噪声面层150mm改性沥青II型半刚性联结层200mm高强度水泥处理混合料300mm水泥稳定处理底基层。
550mm低噪声面层150mm大粒径改性沥青II型混合料200mm沥青稳定处理上基层300mm水泥稳定处理底基层。
国内第一条长寿命路面试验路铺筑于江苏省沿江高速公路由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承担。他们对不同路面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