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教案: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基本史实,包括政治、文化方面的措施及特点。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综合分析、对比史实的能力和用辩证的两点论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读书指导,分组讨论,合作探究3、情感与价值观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二、教材简析本课的重点是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难点是八股取土。三、教学准备明朝初年中国政治形势图及相关图片,课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前播放音乐《凤阳花鼓》1、简介朱元璋的身世及其攻灭元朝,建立明政权的情况。2、教师提问导入新课:明朝是我国君主专制高度发展的时期。朱元璋和他的继承人是怎样加强君权,发展君主专制的?二、讲授新课(一)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秦朝、西汉、东汉、隋朝、唐朝、北宋、元朝的历史,提问:一个新的封建王朝建立后,一般都要采取哪些措施来巩固统治?(政治措施、经济措施、思想文化措施等)2、学生预习本课P8889,思考明成祖是如何在地方、中央、司法和思想(选拔人才)。思考: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政治措施有哪几方面的内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归纳: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在中央废丞相,由六部分理朝政;设立特务机构。3、教师引导学生回忆隋唐的科举考试的内容和作用。学生预习本子目第4自然段,思考:明朝的科举考试有怎样重大变化?
f4、课堂讨论:八股取土有什么影响?教师利用P90“动脑筋”思考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八股文的作用:这种高压专制、严格控制的奴化训练对中国的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造成严重阻碍;但又是考试向标准化的重要发展。5、引导学生阅读P90有关顾炎武抨击八股文的引文,比较秦朝的焚书坑儒与明朝的八股取士的异同。6、课堂探究:(1)明太祖为什么要采取这些措施?(2)你认为明太祖加强君权对当时的社会有何作用?学生分组讨论后,教师点拨:这些措施意在防止大权旁落(地方威胁中央,相权威胁君权),加强君主权力。其作用一方面巩固了明王朝的统治,创造了比较安定的政治局面,另一方面也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危机。(二)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1、学生预习本子目第一段,思考:靖难之役是谁发动的?我国古代史上还发生过类似的事件吗?学生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