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优质资源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诗酒叙华年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
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的史实;理解郑和下西洋的意义与戚继光抗倭知识与能力
的反侵略斗争性质,知道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的史实通过《郑和下西洋路线图》、教材和教师提供的图片以及“相关史事”等资过程与方法料,了解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的概况情感态度感受郑和下西洋所体现出来的大无畏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与勇气,学习戚与价值观继光不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强烈爱国精神【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教学难点:郑和成功实现远航的原因和影响。
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郑和船队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众说纷纭,一说宣扬大明威德,《明史郑和传》中记载:“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
富强”;一说寻找建文帝,《明史郑和传》中记载:“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觅踪迹”;一说发展贸易缓
解财政支出,有史料称郑和下西洋使“贫民致富”“国用充足”;另有包抄帖木儿帝国、扫荡张士诚旧部、
解决军事复员问题等说法。面对这么多的说法,我们该取哪一种观点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下明朝的
对外关系。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郑和下西洋
1.人物介绍
郑和,本姓马,小名三保,云南人,回族。由于他在朱棣夺取皇位的斗争中多次立功,明成祖朱棣即
位后,他被赐名郑和。人称“三宝太监”,是我国明朝著名的航海家,曾率船队七下西洋。
2.阅读教材《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3.教师提问:西洋是指什么地方?
提示: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一带海域及沿岸地区。
4.教师提问:郑和的船队会遇到哪些困难?
提示:巨大的风浪,恶劣的海上天气;缺少淡水、食物等海上物资;在海上可能遇到来自敌对力量的
攻击海盗等。
5.思考讨论:郑和为什么能够下西洋?
提示:1明朝国家强盛统一,政治清明,有雄厚的经济基础。2明朝造船业发达,指南针及航海图
的利用,为航海创造了条件。3郑和不畏艰险,勇于进取的精神及出众的个人能力。4统治者的支持。
6.阅读教材“郑和下西洋”一目,概括郑和下西洋的基本情况。
目的
宣扬国威和换取海外的奇珍
起止时间
14051433年
更多优质资源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诗酒叙华年
f更多优质资源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诗酒叙华年
次数
七次
主要人物
郑和
出发地点
刘家港
到达地区
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