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铜是现在工业的非常重要的一种基本原料。我国铜基础储量3042万吨,资源量3177万吨,资源总量6218万吨。我国铜矿储量与国外可比部分,不超过1800万吨,居世界第七位。2005年以来,世界铜开采行业和冶炼企业纷纷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铜矿开采和冶炼受到了很大的影响。2006年以来从供给方面看,由于智利铜产量出现下跌,全球矿铜产量环比下跌了12%还多,跌至2005年9月份以来的最低。但是,即便如此,1月份矿铜产量同比仍增长33%,铜精矿产量增长33%,湿法冶炼铜产量增长32%。中国铜矿山开采主要是地下采矿和露天采矿。从目前开采的矿石量来看,地下采矿占446,露天采矿占554。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在建、拟建铜冶炼项目18个,建设总能力205万吨,是2004年底能力的13倍。其中在建项目11个,建设总规模约115万吨,投资总额约100亿元左右,按照目前发展态势,2007年底将形成近370万吨冶炼能力,远远超过届时全国铜精矿资源保障能力和国际市场可能提供的铜精矿量。我国铜消费量已跃居世界首位。1990年,我国精铜消费量只有73万吨,而2004年猛增到330.4万吨,年均递增率达到11.4%,超过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年均增速。特别是2000年以来,国内精铜消费量平均递增率达到14.4%,2004年铜产品消费量跃居世界首位。2005年铜的总消费量已达到475万吨,其中精炼铜消费达到376万吨,国内的矿产铜和回收废铜共110万吨,在全部消费475万吨中仅占24%,其余的76%以铜精矿、废铜、粗铜、电解铜、铜材五种方式进口,其中粗铜进口量每年仅10万~12万吨,其余4种进口量各约100万~120万吨。建国以来,国家很重视铜工业的发展,在相当长时期内,铜工业被列为优先发展的产业,但受国内铜资源制约,铜矿山发展相当缓慢,到2004年末,形成矿山产铜能力仅60万吨。改革开放后大量进口铜资源,冶炼加工发展很快,到2004年铜熔炼能力180万吨,电解精炼能力240万吨和铜材加工能力500万吨规模。矿山产铜居世界第7位,粗铜和电解铜居世界第3位,铜加工材居世界第1位。我国铜工业最突出的问题是资源严重不足,冶炼能力大大超过铜精矿的保障能力。虽然预测至2010年,我国精铜消费将达到450万吨,但是受原料的制约,冶炼产量只能增加100万吨,即能达到260万吨,对国外铜精矿的依赖将大幅增长。2005年精铜产量中矿产铜金属量192万吨,同比增长22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