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课程融合整体育人
作者:王蕾来源:《北京教育普教版》2016年第02期
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坚守“秉承育人本真,构筑教育生态,为学生一生幸福服务”的办学理念,秉承教育“回归学生本体、回归实践本体、回归生命本体”,发挥实践课程的育人功能和价值。近年来,学校在“课程融合,整体育人”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课程开发过程中,注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突出培养终身发展的核心素养,既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所需要的课程,又满足学生发展的个性化需求充分利用学校丰富的课程资源,开展灵活多样的实践课程研究。依托实践课程培养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践中充分挖掘和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和价值。
确立“重核心素养,育博雅之人”的课程目标
一六六中学成立于1864年,在15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悠久的历史脉络、深厚的文化底蕴、高尚的人文精神绵延不绝。结合学校历史传统,聚焦时代需求,一六六中学坚守“回归学生本体、回归实践本体、回归生命本体”的博雅教育:既引导学生在知识和技能方面探索,更为个体生命的全面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善的基础、美的基础、理性的基础、广博的基础、雅致的基础,激扬学生生命本质,让学生成为一位博学雅行的平凡人。
具体而言,“博”是指心胸博大、知识渊博、博采众长,具有世界意识、国际视野和博爱精神“雅”是指修养身心、自尊自觉、从容和谐。我们关注六种核心素养公民素养、健康素养、艺术素养、阅读素养、科学素养和媒介素养注重培养六种能力审美鉴赏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合作决策能力、自主发展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
遵循“融合,实践,自主”的课程原则
融合。“融”就是(1)融合要素:教师的归属感、学生的愉悦感、教职工的认同感(2)融合技术:数据采集智能,数据分析精准,数据结论应用(3)融合系统:教师职工融合,学习评估融合,知识人格融合。此外,“融”还有“通”的意义:连通150余年的时光,博雅不变融通考试与素养,课程整合打通苦读与快乐的边界,兴趣为先,通则不痛。
实践。实践是学生认知、成长和适应的基础,是满足学生本体需求的方法和过程。学校强调实践本体,强调传统讲授之外的观察、动手、参与、体验、探究过程,也就是全感官“阅读”。学校力求在实践过程中让学生逐渐感受到自我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
自主。一是凸显学生主体。课程的设置以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原则。重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