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澜河大桥钢板桩围堰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翠幽路(观澜大道五和大道)工程观澜河大桥工程,为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量需求和解决观澜街道东西向联系不畅的问题,需要新建桥梁连接观澜河两边道路,新建桥梁为双向四车道,两侧设置45米宽的人行道。翠幽路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道。新建桥梁修筑的起点桩号为K0430460,修筑的终点桩号为K0593340,桥梁全长16288米。桥梁段道路中心线平面上处于直线上,立面上处于纵坡为03和04的直线上,道路中心线与观澜河河道中心线成90°角正交。观澜河桥为单幅桥设计,斜交角0°,全桥宽240m,从左向右依次为45m(栏杆、人行道)、75m(机动车道)、75m(机动车道)、45m(栏杆、人行道)。跨径布置为:5×312156m。新建桥梁修筑的起点桩号为K0430460,修筑的终点桩号为K0593340,桥梁全长16288米。1桥梁上部结构上部结构均采用312m预制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结构,裸梁高度为16m,每块预制边梁和中梁顶面宽285m和24m,底面宽10m。全幅桥梁横桥向宽度范围内共布置8片预制小箱梁,预制小箱梁之间设置厚度为018m的C50混凝土横向湿接缝。桥梁结构按A类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设计,结构体系为桥面连续的简支梁桥。2桥梁下部结构桥墩均采用桩柱式桥墩接盖梁形式,采用3根直径15m的单排钻孔灌注桩基础。桥台为一字台,桩基为直径12m钻孔灌注桩。桩基为嵌岩桩,持力层为中风化花岗岩。
f二、工程地质条件根据钻探揭露、拟建道路沿线场地内各岩土层的原位测试数据及室内土工试验结果,对各岩土层工程地质特征评价如下:①1杂填土、①2素填土:松散~稍密状,稍湿~湿,以回填的黏性土为主,含砂,局部夹杂碎石、砖块、砼块等,孔隙比大,密实度及均匀性较差,工程力学性质差,未经处理不宜作为拟建道路路基持力层或下卧层。②1黏土:软塑~可塑状,稍湿~饱和,具高压缩性,较高含水量,局部为淤泥质土经上部荷载(上部土自重附加荷载)压缩排水形成,属软弱土,该层工程力学性质仍较差,未经处理不应作为拟建道路路基持力层或下卧层。②2中砂:松散状,湿~饱和,该层工程力学性质差,属具有中等液化可能的饱和砂土层,未经处理不应作为拟建道路路基持力层或下卧层。②3粗砾砂松散~稍密状,饱和,该层工程力学性质仍较差,局部属具有中等液化可能的饱和砂土层,未经处理不宜作为拟建道路路基持力层或下卧层。②4粗砂稍密~中密状,饱和,该层工程力学性质一般,可作为拟建道路路基持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