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实际上是一种发展了的察举制)选拔标准门第3、“科举制”产生于隋、确立于唐、发展于宋、衰落于明清。选拔标准才学▲对科举制的评价:积极①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②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③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f消极科举考试的内容多不出儒学经典范围,特别是八股取士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和创造精神的人。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
1、废除的原因①丞相胡惟庸骄恣擅权(直接原因)②元朝丞相权势过重,以致皇权不稳(历史原因)③废行省设三司后,宰相职权扩大(具体原因)④相权过大,威胁皇权(根本原因)2、明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①集地方权力于中央表现:在中央废行中书省,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②集中央权力于皇帝表现:撤中书废宰相,权分六部;并创设内阁3废除宰相的意义:积极作用:废丞相,皇帝操纵权柄,有利于防止权臣专政,巩固统治;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消极作用:缺少制约君权的机制,易出现太监专权一、创设内阁1、原因:废丞相后,皇帝政务繁多,无法再亲自全部处理2、形成过程:明太祖:殿阁大学士(侍从顾问)奠定基础明成祖: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机务)正式确立明宣宗:内阁大学士(票拟权)发展明神宗:内阁首辅(侵夺六部职权)全盛3、职权:侍从咨询为主4、机构性质:内侍机构5、作用: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三军机处的创立1形成过程:清初设内阁,置六部,设议政王大臣会议康熙设南书房雍正设军机处2原因直接原因:为用兵西北防止泄密根本原因:加强皇权3职权辅助皇帝处理政务(承旨、下达)4特点:简、速、密5、措施(1)中枢分权: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2)设立军机处a、目的:扩大皇权b、职能:参与机务,起草谕旨c、作用:中央机构一分为三,最后集权于皇上6、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对中国社会产生了的影响:积极影响: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安定、封建经济文化发展和繁荣。消极影响:皇权的极度膨胀,严重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又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实质是封建社会的衰落
第一单元小结一、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1郡县制:春秋后期开始出现,秦全国推行2郡国并行制:汉初3行省制度:元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