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可你到现在还放不下。”老和尚虽然背女子过河,但心中无色,色即是空。而小和尚虽然没有背,但背上是空,心中有色。这两个人的境界是不一样的。我想起了以前演过的一个电影《少林寺》,里面有一个和尚爱喝酒,经常念叨着,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他的境界可能比那里谨遵戒令的和尚要高,因为戒令毕竟是有形的东西。2、至此,“境界”究竟为何物,我们的心里应该稍微明了一些了,接下来请大家快速阅读全文。同时思考:文章主要阐述了什么问题?文章是按什么思路来阐述的?学生讨论,总结归纳(注意:文章的标题是“人生的境界”,其实它只是文章的一部分内容,并非文章论述的主要问题):(1)本文旨在从人生境界的角度去论述哲学的任务。哲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文章第一段第二句就是中心句。)(2)思路:首段提出主旨;(27)讲人生的四种境界;(811)阐述中国哲学是如何帮助人提高人生境界的;(12)指出中国哲学既入世又出世的特点,它对未来的哲学可能有所贡献。提示:(812)合起来为一个部分,与第一段照应,全文是“总分总”的的结构。
(三)深入探讨,解决重点、难点、疑点1、本文从人生境界的角度去论述哲学的任务,作者提出了人生的四种境界,判断下面四句话论述的各是人生的哪一种境界,然后结合原文谈谈人生四种境界的内涵。(1)“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识天工,安知帝力?”“凿井而饮,耕田而食,不识不知,顺帝之则。”(帝之则:自然法则或社会法则)(2)“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3)“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4)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明确:(1)句反映了古人尽管遵循自然法则,但不知不识这些法则,对这些法则无觉解,其境界属于自然境界。(2)句以享受荣华富贵的生活为读书目的,其动机是利已的,其境界是功利境界。(3)句表现了作者不以己悲,虽年老体衰仍不忘驰骋疆场收复失地的爱国主义情怀,其是道德境界。(4)句顺应万物本性,达到物我一体,其境界是天地境界。人生四种境界的内涵:自然境界最低的人生境界,这种人没有觉解或不甚觉解,不知道或者不大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有什么意义。自然境界中的人浑浑噩噩地混日子,以近乎本能的状态行动着。功利境界第二等级,觉解程度较低,一切都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他们会自觉地选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