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舆论战可以有效打击敌方士气、瓦解敌军。在信息化战争中,部队的士气和顽强的战斗精神依然起着关键性作用。新闻舆论战作为精神打击的有效手段,通过对敌投放大批量的“舆论炸弹”,产生的打击敌方士气、瓦解敌军的独特作用,是任何现代化的尖兵利器都无法比拟的。首先,突出己方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强大战斗力。伊拉克战争中,美国有意安排电视台对重点打击目标进行跟踪报道,在第一时间把轰炸现场呈现在伊拉克军民面前,用这种“指哪打哪”的方式,对伊拉克军民耀武扬威。其次,有意识地进行敌我双方军事力量对比虚假宣传,显现敌军的弱小。在科索沃战争中,北约通过媒体一面大肆宣扬每天投掷的精确制导炸弹的数量和“地毯式”轰炸的效果,一面反复播放南联盟战机来不及起飞就被炸毁的新闻,通过强烈对比,放大威慑力。再次,集中宣传敌军失败的战斗和部队起义、被俘人员等战果,营造我必胜、敌必败的氛围。海湾战争期间,美国通过宣传伊拉克共和国卫队100多名士兵帮助美军维修车辆,主动投降等新闻,造成伊拉克军队在48小时之内2万多人精神崩溃,成建制地投降。r
r
新闻舆论战的组织实施具有复杂性r
r
战争一旦打响,各国媒体必然会派出大批记者,形成记者云集、各种舆论“满天飞”的局面。打好新闻舆论战,必须充分认识新闻舆论战组织实施的复杂性,通过精心谋划,营造有利的战场舆论环境,最大限度地利用舆论为战争服务。r
r
媒体立场不同,战场“声音”难统一。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传播国际化、国际斗争复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任何一场战争往往都可能涉及到许多方面的利益,而各国的媒体总是按照自己的政治立场、价值观念对战争一方做出正义或非正义的不同判断,从而使战场舆论出现莫衷一是、错综复杂的局面。然而,参战各方都希望媒体能为自己宣传造势,用新闻舆论摧毁敌方的民心士气。因此,协调各方媒体的立场,有效地引导或者控制媒体,最大限度地统一战场舆论,就成为交战双方争夺制新闻舆论权的焦点。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国为了统一战场“声音”,可谓煞费苦心。一方面,他们凭借本国强大的新闻产业和信息技术优势,对外倾泻有利于己的新闻舆论,促使各国媒体传播符合美国意图的声音,通过给一些媒体和记者以战争报道特权的方法,主动邀请记者随军进行“嵌入式”报道;另一方面,采取武力、暴力手段强迫发出不同声音的媒体闭嘴,甚至干脆把记者当成军事目标进行攻击。即便如此,美国的舆论控制也非铁板一块,由于战争的非正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