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绪论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普通话,掌握一定的语音常识。
2、了解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有关情况。
3、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普通话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及难点: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普通话的积极性。
教学手段:讨论法
教学步骤:详见教案
一、什么是普通话
课堂讨论:什么是普通话?我们会不会说普通话?我们说的是怎样的普通话?
训练方法:请一些来自不同方言区的同学用普通话做自我介绍,然后现场评论谁口才好、谁普通话好,进而课堂讨论方言与普通话的主要差异。
现代汉民族既有共同语,也有不同的方言。共同语就是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方言是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方言与普通话在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都有差别,其中语音方面的差别最大。
平常说普通话标准或者不标准,主要就是指普通话语音面貌而言。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形成的。1955年,中国科学院召开了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确定把汉民族共同语称为“普通话”;后又经各方研究,正式确定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化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二、普通话语音训练的一般步骤
(一)掌握要领
语音训练首先要从音节入手进行正音,正音的关键就是掌握音节发音的方法和要领。汉语音节是由声调、声母、韵母构成的,训练时应将调、声、韵作为分解训练的切入口。分解训练是相对的、它是指在某个教学阶段相对突出地训练某项能力或某项能力中的重点、难点,分解训练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综合运用。调、声、韵分解训练始终以音节为载体,调、声、韵分解训练的结果应当是整个音节的正确发音;而音节训练的目
f的又是为了在语流中自然流畅地运用。
(二)求同辨异
语音训练要有针对性,要结合自己家乡话的语音实际,了解家乡话与普通话语音的对应关系,求同辨异。也就是寻求普通话语音与家乡话语音之间的共同之处,语音训练时大胆地类推;辨别家乡话语音与普通话语音的差异,有针对性地矫正发音。
(三)矫正偏误
普通话语音发音不准的原因是复杂的,方音影响是其中主要原因之一。语音训练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析发音不准的原因,选择适当的训练方法矫正发音中出现的偏误。
(四)内化记忆
语音训练的目标是要将普通话的标准语音转化为自身的口语能力,这就需要大量的、反复的、科学有效的训练。语音训练的课堂教学时数十分有限,因此必须课外与课内相结合,将课外训练作为课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