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最早使用“简化、统一、协调和最优化”等标准化原理的国家。原始社会晚期我们的祖先就创立了许多统一的标准传说中的黄帝“设五量”衡、量、度、亩、数禹的“左准绳、右规矩”等都是我国古代标准化的优秀成果。公元前221206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大规模地推行了标准化制度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统一驰道、统一货币、统一兵器等体现了标准的本质特征写下了我国标准化光辉的一页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古代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发展。历代王朝都有法定度量衡标准以及违反标准的罚则,现代标准化是近二、三百年发展起来的,工业革命将标准化问题提上了日程,标准化包括制定标准和贯彻标准,已取得世界各国和国际社会的重视。全国人大常委会1988年12月29日正式通过《标准化法》之后,国务院批准发布了《标准化法实施条例》,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先后制定了与《标准化法》相配套的规章十几项,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各地方也制定了一批标准化管理的法规和规章。《标准化法》颁布实施后,我国的标准化工作逐步纳入法制管理的轨道,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标准化事业迅速发展。从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批准发布第一
3
f个国家标准《工程制图》以来,我国政府非常重视采用国际标准和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截止2005年底,我国共有国家标准20688项,其中强制性标准3024项,推荐性标准17588项。基本形成了以国家标准为主体,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相互协调配套的标准体系。标准化从传统的工农业产品向高新技术、信息技术、环境保护和管理、产品安全和卫生以及社会服务等领域发展,一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标准不断完善,为国民经济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标准化的重要意义22标准化的重要意义标准化应用于科学研究,可以避免重复劳动;应用于产品设计,可以缩短设计周期;应用于生产,可促进生产的科学有序;应用于管理,可促进统一、协调和高效……实践证明,标准化工作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技术基础,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是组织现代化、集约化生产的重要条件,是推动技术进步、产业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加速我国农业迈向现代化,推进我国完成工业化建设,从而向信息化社会迈进的重要技术基础,标准化工作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标准化能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生态平衡,维护人类社会的当前和长远利益;大量的环保、卫生和安全标准的制定、发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