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机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论语》中有:“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参,孔子得意弟子。)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在春秋时代,社会变化十分剧烈,反映在意识领域中,即人们的思想信仰开始发生动摇,传统观念似乎已经在人们的头脑中出现危机。于是,曾参提出了“反省内求”的修养办法,不断检查自己的言行,使自己修善成完美的理想人格。《论语》书中多次谈到自省的问题,要求孔门弟子自觉地反省自己,进行自我批评,加强个人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改正个人言行举止上的各种错误。这种自省的道德修养方式在今天仍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因为它特别强调进行修养的自觉性。(4)道德修养要洁身自好:慎独。慎独,是指在个人处在单独的情景中,或者是自己的行动没有外人可知,或者是自己的行动没有外人可知,无监督和督促,仍然要谨慎小心,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仍然和平常表现相同,行事正道。《礼记中庸》(西汉戴圣)中说:“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注译】所以,君子就是在别人眼睛看不到的地方,要谨慎小心在别人听不到的地方,要警惕注意。隐秘的事情,没有不被人发现的细微的事情,没有不被显露出来的,所以,君子在个
f人独处的时候,也要谨慎警惕。要做到慎独,必须从日常生活的小事做起,形成道德习惯,使自己的行为自然符合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要求,从而达到孔子所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5)道德修养注重践行:博学、力行。博学能够开阔人们的视野,不至于陷入到孤陋寡闻之中,也能够促进人们对于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认识世界的规律。博学多识是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在道德修养中,博学也是培养和成就其君子思想人格的重要途径。儒家既注重“博学”,又强调“力行”,也即把所学的修身知识和方法在实践中表现出来。《中庸》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意思是:要广泛地多方面学习,详细地问,慎重地思考,明确地分辨,踏踏实实地行。孔子认为“行”比“学”更重要而且更难做到。修身的目的不但是“学”或通过“学”而获得“知”,更重要的是“行”,即道德实践。学与知都是为了“行”,人们修身养性的目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