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指导高中学生进行数学预习的方法和策略
上海大学附属中学
钱寒静
摘要: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知识量大增,抽象思维及空间想象能力的要求都有较大的提
高,因此学习方法应有较大的变化。升入高中后,数学教学在教材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要求等方面与初中存在明显的差异。本文意在对学生课前预习方法做一系列分类指导,共分新课的预习方法和复习课的预习方法两大方面,并在其中概括了自己近几年在教学实践中的感受与做法。关键词:高中数学预习方法指导正文: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在高中数学学习中,有针对性地做好课前预习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生在预习中发现的难点,就是听课的重点;对预习中遇到的没有掌握好的有关旧知识,可进行补缺,以减少听课过程中的困扰。通过强调学生的课前预习,教师可以减少课堂上不必要的重复劳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的第一层要素是教师、学生加环境,最重要的要素是教师、学生和教材。只有带着学生走向教材,理解教材,才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路。通过预习,让学生记录下自己遗忘的或者尚未弄懂的知识,然后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这样他的学习任务明确,思路清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最后再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投入到下一次的预习过程中去。
作为新课程的引领者,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指导,让学生学会预习。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中指导学生预习的基本策略。教师在布置预习作业的时候首先要注意预习要求或预习的目的设计是否明确,是否有可操作性;其次要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预习方法,对有能力的学生,可以让他们自己设计预习问题。针对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数学课程的特征,教师根据不同的课类在数学预习上要给学生明确的指导。
关于新授课的预习:第一步:阅读课本。
(1)先粗读课本,以领会教材的大意;然后细读,应将数学课本中的概念、定理、公式、例题、习题等逐条阅读。预习概念:要找到定义中的关键字,进一步思考这些关键字起的作用,若把它去掉有什么后果,力争对概念进行完整的理解。预习定理:要找到定理的条件、结论,分析定理的使用环境及证题的类型。预习公式:要抓住公式的结构特征、使用条件,了解公式的求解对象,思考能否对公式进行变形?变形后有什么新的功能?预习例题:思考例题考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