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有种植猪苓的想法,当地农民普遍对猪苓的接受程度很高,只要有技术和资金的支持,项目普及时的困难程度将会很低。种植可在退耕还林地、屋前屋后、有树的荒坡地种植上,不会占用大量的耕地,也不会破坏生态环境。猪苓市场行情稳定,前景广阔,它的药用价值很高,对治疗癌症有很高的利用价值,价格有上升的趋势,投入产出比低,有较高的收益。二、制约因素分析1、种植猪苓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当地村民普遍比较贫困,没有闲置资金来发展猪苓产业。2、农民的教育程度低,对新事物的认知度不高,掌握的科学技术少,对要求高技术的产业持有怀疑的态度,且小农意识浓厚,不愿意进行相互间的技术交流。3、猪苓的生长周期长,一般需要3年才能见效。当地村民小农意识浓厚,不肯做见效慢和大而长期的投资。4、缺乏信息来源,与外界联系少,对市场行情了解不够,不能做出准确的预测。5、交通不便,运输费用高,降低了农民的收入。第五章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本项目旨在不破坏自然和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展当地经济,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使农民不但不破坏周边环境,而且保护环境,保持当地的生物多样性,确保可再生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推动减少污染和浪费性消费的行为,进而成为大熊猫等秦岭山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忠实持久保卫者。二、基本原则1、不破坏自然生态环境。2、能提高当地农民收入水平。3、可实现资源的持续利用。4、尽量减少污染物来源。三、基本思路通过发展猪苓这一适宜于当地自然环境状况的经济作物,来达到促使农民增收的目的,从而解决当地农民温饱的问题和达到小康的目标,使得农民对当地的自然资源的开采停止,转向中草药和其他经济林作物的种植,并最终达到保护大熊猫栖息地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终极目标。四、发展目标
f通过一系列努力,达到:1、树立当地生态品牌,实现农民增收、增效。2、保护大熊猫、人与自然和谐共处。3、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第六章项目区产业发展规划
一、产业组织改造与培育规划据调查发现,核桃坪村已有不少农民少量栽培猪苓,但仅有一两户在规模栽培(一亩以上)大多数只种几窝,目前都在试验阶段,栽培技术不成熟。由于小农意识浓厚,当地农民明知栽培猪苓可获得几倍的利润,但不敢大规模投资都以观望态度期待别人栽培成功后,再进行栽培。在调查中还发现,部分农民有栽培的意向,但苦于无资金和技术的限制无法大规模进行为解决以上问题,我们计划成立一个农民协会,协会由当地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