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可走就派副使到其他国家去。这次张骞访问了乌孙,副使们到了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等国,招徕各国人士。例如,安息就曾“发使随汉使来观汉广大,以大鸟卵及黎秆善眩人献于汉。(”《史记》卷一二三,《大宛列传》。)张骞的两次出使西域,开创了陆上丝绸之路。西汉时,通往西域的道路都经过河西走廊,出玉门关或阳关,后分为南北两道,至疏勒会合。自疏勒越葱岭,往西南先后可到达大月氏、安息、大秦,往北可达大宛、康居。西域交通畅通以后,天山南北地区第一次与内地联成一体。中原同西域乃至更远地区之间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西域的葡萄、石榴、苜蓿、胡豆、胡瓜、胡桃等陆续移植内地;西域的良马、骆驼以及各种奇禽异兽,皮毛制品,源源东来;西域的音乐和舞蹈也接踵而来。中原大量的丝织品和金属工具向西输送,铸铁技术,井渠法
f也传到西域。张骞出使西域以前,人们已经通过河西走廊来往于中原和西域之间。张骞出使西域以后,扩大了交往的内容,包括政府间的聘使,公私商队的往返,宗教的巡礼,等等。这丰富了中原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促成当时世界上的几大文明在这里汇聚,此后的西域文化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二)东汉经营西域东汉经营西域,经历了“三绝三通”。一是王莽时(8AD23AD)绝;明帝永平16年(73AD)班超通。二是章帝建初元年(76AD)迎还戊己校尉,罢伊吾屯兵;班超苦心经营近20年,于和帝永元六年(94AD)再通。三是安帝永初元年(107AD),诏罢都护;延光二年(123AD),班勇通。期间班超班勇父子在西域的一系列服务和活动,保证了陆路丝道的畅通,为进一步的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永载史册。据《后汉书西域传》记载,大秦王早就想通使中国,可安息却为了垄断和中国的丝路贸易阻挠大秦和汉朝的直接交往。中国也想和大秦直接交往。公元97年,班超派副使甘英出使大秦。甘英到了波斯湾岸边,却被安息西界船人阻止,未能到达大秦。后来,大秦将目标转向海上,间接地与中国展开丝绸贸易。《后汉书》记载,公元166年,大秦安敦王朝派出的使者,终于到达东汉,将象牙、犀角等礼物赠送给东汉皇帝。安息垄断丝路贸易的政策不仅促使大秦开辟海路直通中国,还促成了蚕种的西传。据考古资料和文献记载,中国养蚕缫丝,织作丝绸的技术约3世纪时传到于阗(今新疆和田),并从这里向西传出去。蚕丝传到外国比较早,还在公元前4世纪,印度就已经有了“中国的成捆的丝”。但养蚕缫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