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半径为x,面积为y,y是x的函数吗?然后又问前者为何y不是x的函数而后者y则是x的函数呢?这些设问,学生通过理解概念得出答案,从而掌握了函数的本质。
f4在知识模糊点处设问。针对学生常出现的错误,在其认识上的模糊处来提问,让学生从正确与错误的比较中辩明是非,从而提高思维的精确性,如讲平行线的定义时,学生不难理解,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虽然有困难,这时不妨这样问“平行线的定义中为什么要在“同一平面内”的限定呢?如果没有这一限定,能否得到两直线一定平行呢?教师的反问使学生产生了疑点,必定进行深入的思考,从而真正理解平行线的定义。5在题目变通处设问。当学生在掌握一类题目的基本思路及解法后,可以用一题多变或一题多问的方式提问,进行思维的变通训练,如,在讲解“当x为何值时,二次函数yx22x3的值①y0,②y0,③y0”这道题后,变通设问“能否把本题改编成一元二次方程x22x3=0或不等式x22x30的解?”这样的问题,很自然把学生引入到另一个讨论、探究的环境之中,从而沟通了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和二次函数之间的内在联系。6在结尾处设问。在结束时,引导学生归纳小结,并有意创设疑问,促使学生去思考,去探究,去创新,例如在“三角形的内切圆”一节结束时,可问:三角形的内切圆和三角形的外切圆的圆心和半径分别是怎样确定的?”这样的提问,能使学生感到“言已尽而意无穷”,促使学生去归纳总结发现它们固有的规律和性质。课堂提问中应注意的方面:(1)所提问题要尽可能耐人寻味,发人深思,有一定的深
f度。(2)提问具有明晰性,准确性,切忌随心所欲,语言含糊,使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3)提问判断不宜过早,不要只重结果,忽视学生思维过程和知识形成过程,应让学生充分暴露知识上的错误,佯装糊涂,巧设“陷阱”直至错误暴露无遗,问题症结十分明朗,教师再让从“陷阱”中爬出的学生作出正确的判断。(4)应针对提问内容的难易程度使优生和差生都得到发言的机会,切不可冷落差生。(5)爱心是师生情感和心灵的通道,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种。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对学生要满面春风,热情洋溢,充满信任,充满期待,切忌以威严的大法官,板着一副冰冷的面孔,往往有这样的情况,某学生上课不遵守纪律,教师就拿出提问这一“杀手锏”,问其明知不能答对的问题,使其出丑,并伴之以挖苦、讽刺。这样,势必挫伤学生的自尊心,造成师生感情对立,丧失了学生发展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