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在形态、个性特征、人生际遇等诸多因素共同构成的存在样式,在不同风格、不同层次的人生样态中,都寄寓着特定r
的审美理想。r
3.审美境界:是指从人生境界中升华出来的超越了自然境界、功利境界和道德境界的悦乐情怀和情境,也就是自由人生境界。r
4.审美情趣:是指在审美实践中,不同的审美样态在与主体构成不同的审美关系时,所产生的不同趣味效应,悲壮令人振奋,优美使人喜爱,滑稽令人捧腹,神奇令人惊异等。r
5.审美形态的生成性:审美形态并非生而有之、一成不变的。其一是指审美形态的历史生成,其二是指审美形态的个体相对性生成。r
6.审美形态的贯通性:是指民族文化,尤其是植根于其文化土壤中的哲学思想对审美形态的统摄性。r
7.审美形态的兼容性:是指审美形态是多种审美因素构成的有机体的感性凝聚。r
8.审美形态的二重性:主要指的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r
9.优美:作为一种审美形态,其审美对象一般具有小巧、轻缓、柔和等形式特征,具有和谐、平静、松弛、舒畅的心理特征,使人产生优美感,表现为主体与对象之间的和谐。r
10.崇高:作为一种审美形态,最为主要的是它是一种对r
立和冲突的审美体验。主要是指对象以其粗犷、博大的感性形态,劲r
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雄伟的气势,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使人惊心动魄、心潮澎湃,进而受到强烈的鼓舞和激越,引起人们产生敬仰和赞叹的情怀,从而提升和扩大了人的精神境界。r
11.悲剧:悲剧审美形态的发展与西方悲剧艺术的发展密切相关,但并不仅限于悲剧艺术,广泛存在于人的存在实践中,由于人生与现实的矛盾而引起的冲突,从而体现出人的存在的力量、斗争、勇气等情感的艺术表现。悲剧是有价值的事物在社会历史的冲突、毁灭中,让人体会到斗争的勇气和理想追求的力量感,从而感受到美的内涵,引起情感的激荡和振奋,即“以悲为美”实现的审美愉快。r
12.悲剧诞生论:由德国美学家尼采提出的有关悲剧发生的理论。重点强调了两个方面,其一从希腊悲剧的起源和演变看,悲剧最初的形式是一种合唱抒情诗,悲剧人物之所以会遭遇不幸,是因为他们越过了El神精神的信赖自我的安心静坐,回复了酒神一般的原始本性。其二尼采的悲剧诞生论与他的哲学观密切相关,认为世界的本质就是痛苦,要摆脱种种人生的苦痛,就得凭借艺术的功能使自己在酒神精神与日神精神相统一的悲剧中体验生命的永恒r
快乐。r
13.罪孽说:由丹麦哲学家克尔凯戈尔提出的悲剧观点认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