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得到翻译的社会科学和古典文学著作比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著作多两倍。这一现象折射出近代中国A重道轻器、文官治国的传统根深蒂固C始终没有找到符合国情的近代化模式B民族工业急需的科技人才极度匮乏D正由表及里、逐步深入的学习西方
f13史学家郝延平在《守旧与革新》一文中谈道:“中国对西方称呼由19世纪60年代前的‘夷务’,到七八十年代改称‘洋务’和‘西学’为主。”该变化反映了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14“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此评论适用于A林则徐迈出师夷长技的第一步C洋务派开启中国近代化的步伐B洪仁提出中国第一个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D维新派第一次提出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15.1919年7月5日,武昌中华大学教师恽代英在日记中写道:“罢课放学,究竟于工商界及一般平民颇生影响,此事实也。今本危急存亡之秋,今日群众,本渐有平民思想之觉悟,正可引势利导。”这一材料说明A新文化运动发挥了思想启蒙作用C北洋政府遏制学潮遭到全民反对B民族危机加深刺激了公民意识的觉醒D部分知识分子认识到群众力量的作用
162008年5月4日,北京大学迎了110周年的校庆。在庆祝建校110周年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北大隆重颁发学生五四奖章、班级五四奖杯、“蔡元培奖”、“杰出校友奖”、杰出教育贡献奖等奖项。人们回顾这所学校的光荣历史时,发现北京大学与中国近代历史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①胡适担任北大校长后,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②“蔡元培奖”的设立与蔡元培执掌北大,锐意改革,成绩突出有关③陈独秀在北大创办《新青年》,掀起新文化运动④“学生五四奖章”于历史上的五四运动A①②④B①③C②④D②③④
17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提出要打倒“文以载道”和“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实现文学的“革故更新”而不是“朝代更迭”。“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文,改用白话国语”。据此分析,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提出“文学革命”的目的是A彻底变革社会制度,实现民主共和C推动思想领域的反封建斗争B促进文化和教育的普及D提高国民的文化素养
18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的一次演讲中说:“我老老实实讲一句话,这回战胜的,不是联合国的武力,是世界人类的新精神。不是那一国的军阀或资本家的政府,是全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