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文化氛围,是全校师生共同的理想、道德、审美和价值观的体现,是校园文化的灵魂。
(三)校园文化建设的要求
1.处理好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的矛盾。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基础,良好的物质文化能让广大师生在行走在校园中就能获得校园文化的熏陶和浸染,能让工作、学习、生活和娱乐更为到位和有效的开展。但是如果片面的强调物质的作用,一味重视“硬件”建设而忽视了“软件”建设,造成校园精神文化荒芜,那么也就只能是空有一个美丽的校园而已,并且这美也仅是外在的空壳。只有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处理好物质和精神文化建设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让两者协调发展,才能真正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
2.体现学校特色。学校的办学特色是学校的外在形象,体现着学校在与其他同类型、同层次院校比较中的独特所在。在一个鲜明的办学特色之后必定是有着深厚底蕴的校园文化。同时,品牌化的办学特色又会积淀更为深厚的校园文化。
3.坚持以人为本。校园文化建设是面向全体学生、服务学生的,其核心价值观就是以人为本。既要让学生在行为规范和个人基本素质在一定程度上趋于一致,体现共同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和风格气质,同时也要兼顾到发挥学生的个人特点和潜力,激发学生的提高自身素质的动力,培养学生作为校园文化主体的参与意识。
4.发挥教职员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学生是校园文化的主体,教职员工是校园文化的主导,校园文化是两者在共同的时间和空间背景下共同创建的,校园文化建设是所有师生员工的共同职责。教职员工的思想、道德、工作生活的态度和方式以及个人的价值观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提高所有教职员工的整体素质和他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参与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导作用对校园文化建设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校园文化建设对素质教育的影响和促进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一)提高素质教育主体的认同感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办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学校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学生各类活动相互影响和融合。校园文化建设强调学生和教职员工这一对主体和主导者的作用发挥,培养两者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人翁意识,调动他们的参与积极性。在建设的过程中以文化为载体,以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坚持以人为本,直接服务于广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在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丰富知识和提高能力的同时,找到自身的主体认同感,自发寻求自身素质的整体全面提高。
(二)营造良好的校园素质教育环境
校园文化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