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引导学生学习的活动,是一种教和学双边统一的活动。三、判断改错(对的划“√”,错的划“×”并改正。20分)1、根据知、情、意、行和谐发展的规律,我们要严格按照知、情、意、行的顺序对学生进行教育。(×)改:1、…不平衡性,…可以从不同环节开始2、义务教育的根本特征是其具有强迫性。(√)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说法反映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改:3、…反映了(社会)环境4、情感陶冶法的主要作用在于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改:4、说服教育法的…5、培养与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6、一个国家教育的性质取决于这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7、正确的道德观念的形成,是良好品德形成的标志。(×)观念改为“行为”8、推动人类教育起源的直接动因是劳动过程中人们传递产生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实际社会需要。(√)9、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决定了教育必须因材施教。(×)改:9“阶段性”为“差异性”,或改“因材施教”为“循序渐进”10、从认识论的角度看,教学过程是以直接经验传授为主的过程。(×)改:10…以间接经验
四、单项选择(10分)1、教育与劳动完全分离,始于(B)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2、“天才出于勤奋”,强调了(D)的重要性。A.遗传素质B.环境C.教育D.个人努力3、小明写了保证书,决心今后要遵守《守则》,可是冬天,他又迟迟不肯钻出被窝,结果迟到了。因此,对小明的教育应从提高其(A)水平入手。
A.道德意志B.道德认识C.道德情感D.道德行为4、“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这说明教学应当着重(D)A.传授知识给学生B.突出重点,突破难点C.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D.发展学生智能,教会学生学习5、人的发展是指人的(D)A.身体的发展B.心理的发展C.智力的发展D.身心的发展6、教师在处理突发事件中所表现的教育机智,是教师劳动(B)的具体表现。
A.复杂性B.创造性C.示范性D.个体性与集体性7、孔子说“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说明在教学中必须贯彻(D)原则A.理论与实际相结合B.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结合C.循序渐进与反馈调控相结合D.巩固与创新相结合8、教育的最高理想通过(B)体现出来。A课程目标B教育目的C教育目标D培养目标9、教与学的基本矛盾是(A)A.知与不知B.知识与能力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