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改革可以在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课程制度的变迁等三个层面上展开。
80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81综合实践课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
8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从一开始只定位于语文教学,现在已经开展到各个学科,提出一种新的“四结合”,即学科教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
83在交流与讨论中,要求学生之间对各自提出的观点不作肯定或否定的评价和讨论,而是尽可能多的提出与讨论问题相关的观点,这种交流与讨论形式是指头脑风暴(brai
stormi
g)
84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在学生不注意参与学习时突然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的现象,教师采用这种手段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
8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孔子这句名言体现出
f的德育方法是榜样示范教育法。
86古汉语形容“多”或“少”时常用“三”字表示,表示“少”的意义的成语是三言两语。
87新课程结构明确小学阶段的主要内容是以综合课程为主。88新课程结构的三个基本特征是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89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是党的十五大。90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91十六大报告指出,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92基础教育课程的灵魂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基本素养。93课程标准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基本依据,其核心部分是课程目标。94“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这句话体现的课程理念是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95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生观是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96创造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的努力方向是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
97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98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管理的政策是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99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的第8次。100我国长期以来的教育传统是把教师放在中心位置。10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对于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意义更大。102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关键是根据具体的教学要求,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为学生构建广阔的活动空间。
103关注每一位学生是树立正确学生观的基础。
f104课堂不仅是传递知识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
105r